粥字收錄于 常用字現通表標準字體 ,相關內容:粥新華字典,粥康熙字典,粥中華字典,粥國語詞典,粥漢語字典。
【粥】怎么讀
漢字 | 粥 | 拼音 | zhōu、yù |
---|---|---|---|
部首 | 米 | 筆畫 | 12 |
五筆 | XOXN | 五行 | 水 |
繁體 | 粥 | 怎么讀 | 跟我讀跟我讀 |
統一編碼 | 基本區 U+7CA5 | 字形分析 | 左中右結構 |
倉頡編碼 | nfdn | 鄭碼編碼 | yzuy |
四角編碼 | 17227 | 筆順編碼 | 515431234515 |
【粥】筆順筆畫
1、粥字的筆順編碼是:515431234515。
2、粥字的部首是米,粥字的結構為:左中右結構,粥字筆劃順序是:橫折、橫、豎折折鉤、點、撇、橫、豎、撇、點、橫折、橫、豎折折鉤。
3、粥的筆畫動圖順序如下:
4、粥在康熙字典中的筆畫為:【未集上】【米】粥·康熙筆畫:12 ·部外筆畫:6。
【粥】基本解釋
用糧食或糧食加其他東西煮成的半流質食物:江米粥。八寶粥。盛一碗粥。
同“鬻”。
【粥】網絡解釋
粥(congee)也稱糜,是一種把稻米、小米或玉米豆類等糧食煮成的稠糊的食物。
【粥】康熙字典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之六切,音祝。糜也。【釋名】粥濯于糜,粥粥然也。【禮·月令】仲秋行糜粥飮食。【風土記】天正日南,黃鐘踐長,是日始牙動,爲饘粥以養幼。【南越志】盧陵城中有井,半靑半黃,黃者甜滑,宜作粥,色如金,似灰汁,甚芬馨。
又豆粥。【後漢·馮異傳】光武至饒陽蕪蔞亭,異上豆粥。【晉書·石崇傳】崇爲客作豆粥,咄嗟便辦。
又茗粥。【茶錄】吳人采茶煑之,名茗粥。
又楡粥。【唐書·陽城傳】隱中條山,歲饑,屑楡爲粥。
又天有粥?。【天文集要】玉井主粥?。
又涼州以粥爲羅闍。【異物志】高昌僻土,有異于華,寒服冷水,暑啜羅闍。
又【說文】本作鬻。今俗作粥。【前漢·文帝紀】吏廩當受鬻者,或以陳粟。【註】鬻與粥同。師古曰:黃帝始烹穀爲粥,周謂之饘,宋、衞謂之餰。
又姓。鬻熊,周文王時人,省作粥。楚有粥權,卽熊後。
又粥粥,謙貌。【禮·儒行】粥粥若無能也。【疏】粥粥,柔弱專愚之貌。【註】亦作羊六反。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余六切,音育。【前漢·禮樂志】粥粥音送。【註】粥粥,敬懼貌。師古曰:粥,弋六反。
又北狄名。【史記·五帝紀】黃帝北遂葷粥。【註】粥,音育。
又賣也。【禮·王制】田里不粥。【荀子·儒效篇】魯之粥牛馬者不豫賈。
又【韻會小補】靡爲切。?也。通作靡。
又葉職律切,音。【蘇轍·鍾山詩】老僧一身泉上住,十年掃盡人閒跡。客到惟燒柏子香,晨饑坐視山前粥。
【粥】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卷三】【?】。
『說文解字』
?也。從(鬻)?也。從?米。會意。之六切。三部。按一音余六切。是以賣鬻字作此。賣之假借也。鉉本作米聲。武悲切。此因誤衍聲字而爲之切音。非眞唐韻有武悲切也。爾雅猶如麂之猶。舍人本作鬻。異文同部。是可以定其非形聲矣。廣韻、集韻、篆韻?脂韻內皆無鬻。玉篇云。說文又音糜。廣韻云說文本音麋者、乃陳彭年輩誤用鉉本也。玉篇糜字又麋之誤。類篇皮切之誤本此。鬻作粥者、俗字也。作
者、樂記假鬻爲育而轉寫致譌也。
【粥】文言文
暫無粥字的文言文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