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字收錄于 常用字,現通表,標準字體,相關內容:一新華字典,一康熙字典,一中華字典,一國語詞典,一漢語字典。
【一】的拼音
【一】的筆畫
一字的部首和偏旁是一,一字共有:1劃。
一字的筆順是:橫。
一字的筆畫,筆順寫法如下:
【一】的釋義
一、基本釋義
1.最小的正整數。見〖數字〗。
2.表示同一:咱們是一家人。你們一路走。這不是一碼事。
3.表示另一:番茄一名西紅柿。
4.表示整個;全:一冬。一生。一路平安。一屋子人。一身的汗。
5.表示專一:一心一意。
6.表示動作是一次,或表示動作是短暫的,或表示動作是試試的。a)用在重疊的動詞(多為單音)中間:歇一歇。笑一笑。讓我聞一聞。b)用在動詞之后,動量詞之前:笑一聲。看一眼。讓我們商量一下。
7.用在動詞或動量詞前面,表示先做某個動作(下文說明動作結果):一跳跳了過去。一腳把它踢開。他在旁邊一站,再也不說什么。
8.與“就”配合,表示兩個動作緊接著發生:一請就來。一說就明白了。
9.一旦;一經:一失足成千古恨。
10.“一”字單用或在一詞一句末尾念陰平,如“十一、一一得一”,在去聲字前念陽平,如“一半、一共”,在陰平、陽平、上聲字前念去聲,如“一天、一年、一點”。本詞典為簡便起見,條目中的“一”字,都注陰平。
11.我國民族音樂音階上的一級,樂譜上用作記音符號,相當于簡譜的“”。見〖工尺〗。
二、詳細釋義
〈數〉
(指事。“一”是漢字部首之一。本義:數詞。大寫作“壹”。最小的正整數。常用以表示人或事、物的最少數量)
同本義
一,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萬物。——《說文》
一也者,萬物之本也。——《淮南子·詮言》
抱一而天下試。——《老子》
故一人有事于四方。——《書·君奭》。傳:“天子也。”
一夫作難而七廟隳,身死人手,為天下笑。——漢·賈誼《過秦論》
一夫夜呼,亂者四應。(公元九二年六月,李存莇妻劉皇后聽信宦官誣告,殺死大臣郭崇韜,時謠言紛起,人心惶惶。屯駐在貝州(現河北省清河縣)的軍人皇甫暉勾結黨羽作亂,擁立指揮使趙在禮為帥,攻入鄴都(現河南省安陽市)。邢州(現河北省邢臺市)、滄州駐軍相繼作亂。)——宋·歐陽修《新五代史·伶官傳·序》
又如:一境(一個地方);一絲(一根蠶絲);一碗水往平處端(辦事公正不偏袒);一拳正打在心窩(一下說到要害處);一人做一人當(敢做就敢于承認,絕不連累別人);一客不煩二主(托一人能辦的事,就不再打擾第二個人);一動不如一靜(動不如靜好);一言抄百語(總而言之);一緣一會(天緣湊合);一路功名(仕途順利,官運亨通);一盤一盒(禮物);一清如水(靜悄悄地沒有人影);一毫不爽(一點不差);一息懨懨(疾病纏身,氣息微弱)
序數的第一位
一戰而舉鄢、郢。(第一仗就攻下了楚國的重要城市鄢、郢。一戰,第一戰。指楚頃襄王二十年即公元前279年,秦將白起攻下楚國的鄢、郢二都的戰爭。舉,攻下。鄢,地名,在今湖北省宜城縣境。郢,地名,在今湖北省江陵縣境。)——《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
又如:一緊二慢三罷休(指先緊后慢、最后不了了之的官場辦事作風);一來二去(經過一段時間的周折);一品鍋(一種里面雜放雞鴨魚肉、山珍海味的“砂鍋”);一甲(科舉殿試第一至第三名,賜進士及第);一更;一品(猶言一等;第一等);一等一(第一等中的第一名)
若干份中的一份或整數以外的零頭
先王之制,大都不過參國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左傳》
又如:一腳(動物身體的四分之一,一條腿的部分);丈一、丈二;百一;一份(整體分為若干份的一部分);一桿子(方言。猶言一部分);一得(得到一件或一個);一端(指物件的一頭)
表示動作一次或短暫
一至楚。——《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
初一交戰。——《資治通鑒》
撫尺一下。——《虞初新志·秋聲詩自序》
又如:一拿一個著(一下子就拿住);一氣一個死(氣得要命);一忽覺轉(一覺醒來);一時半霎(指時間極短);一個眼閃(一會兒工夫);一之為甚(一次已經過分了。用來勸人不要重犯錯誤)
某一個 。
如:忽見一個從前方來;一天;一次;一夜(指某夜);一能(某一項專長或技能)
每;各 。
如:一桌十人;一日三餐
另;又 。
如:蟬一名知了
〈形〉
全;滿
一肌一容(一:全部。指宮女的整個肌膚容貌)。——唐·杜牧《阿房宮賦》
傳一鄉。——宋·王安石《傷仲永》
洞庭一湖。——宋·范仲淹《岳陽樓記》
長煙一空。
歡動一城。——明·高啟《書博雞者事》
通訂一舟。——明·魏學《核舟記》
又如:一罟(全部;一點不留);一是(全賃);一憑(任憑;完全憑仗);一抹(全部);一聽(聽任);一劃(一派);一床(全部[樂器]);一力(竭力);一創(整個);一到處(到處;四處);一條提(全部;統統);一抹光(一律免除或不予追究);一到處(遍地里);一肩兒(所承擔的全部責任)
相同;一樣 。
如:一個稿子(一模一樣);一便價(一式的;一律的);一似(好像;似同);一同(相同;一樣);一理(同一準則)
齊一;聯合 。
如:一繳過兒(一起);一搭兒(一答里。一起;一塊兒);一合兒(一同;一起);一就(一并;一起);一心(同心;齊心);一堆(一起;一塊);一淘(一道;一路);一派(一齊);一體(一起;一塊)
統一
以一中外之心,以色覬覦之望。——《子謙全傳》
六王畢,四海一。——杜牧《阿房宮賦》
又如:一正(統一法度政令);一匡(使得到匡正);一法(統一的法令);一是(猶言統一的標準);一量(統一度量);一統天下(統一全國)
專一 [single-minded;concentrated]
用心一世。——《荀子·勸學》
又如:一德無暇(一心一意,沒有一點虛情假意);一心一計(一心一意)
純一不雜 。
如:一青(猶純青);一抹黑(形容一團漆黑);一純(心地純一)
獨 。
如:一目(獨眼);一取(獨取);一眼(一只眼睛。特指獨存一眼);一尊(獨尊)
〈副〉
都,一概
一匡天下。——《史記·貨殖列傳》
又如:一劃(一律);一回(一概);一弄(一切;全體);一抹光(全都包括在內);一往(一概;一律);一括(猶言總括);一是(一概)
很;甚 。
如:一無性天(非常虛偽);一力價(極力地);一撮兒(極其;百般)
始終 。
如:一象(一像。一向;從來);一起(一向;向來);一行(一向;一直);一了(一直;從來);一往(猶一向)
一經
誠一開口。——《史記·魏公子列傳》
俗之一改。——《史記·屈原賈生列傳》
黃鶴一去不復返,——唐·崔顥《黃鶴樓》
祿山一出。——宋·蘇軾《教戰守》
一出門。——《聊齋志異·促織》
又如:一膺新命(一旦接受朝廷的任命);一覺(一旦);一頭(一旦);一投(方言。一等到;一旦)
猶一一 。
如:一略數(謂一一略舉);一聽(一一傾聽)
〈名〉
初次,第一次;開始 。
如:一箭上垛(比喻旗開得勝,首次就達到目的);一生人(初次賣做奴婢的女子);一頭里(原來;起先);一成(初次制成的);一回生(初見陌生);一見如舊(一見如故。初次相見意氣相投,有如故交);一初(開始;起初);一征(初次征戰);一聽(初聽)
【一】的近義詞,【一】的反義詞
查無一的近義詞
暫無一的反義詞
【一】的翻譯
【一】的英語
one,single,once,
【一】的德語
yī
【一】的法語
yī
【一】的謎語
1.泰山之上,二人失蹤(打一數字)
2.上在下,下在上,卡在中間(打一數字)
3.上不在上,下不在下,不可在上,且宜在下(打一字)
4.魚一條沒有田沒有刀(打一漢字)
5.人有我大,天無我大(打一數字)
6.天無它大,人有它大(打一字)
7.敢為天下先(打一字)
8.春雨綿綿妻獨宿(打一漢字)
9.省人大(打一字)
10.天下莫大焉(打一數字)
11.牛無它不生(打一字)
12.撲滅火星(打一漢字)
13.人不要自大(打一漢字)
14.本人退休(打一數字)
15.數字雖小,卻在百萬之上(打一數字)
16.橫睇直看皆一樣(打一漢字)
17.省人大(打一數字)
18.為數雖少,卻在百萬之上(打一字)
19.春節二日人已去(打一字)
20.謎底在面前(打一數字)
21.月沉波靜息早潮(打一數字)
22.見人就變大(打一漢字)
23.天下之大(打一字)
24.赤子之心(打一字)
【一】的組詞
【一】的造句
這是一個穩妥的解決辦法。
這是一個非常巧妙的方法。
李維和周娟是一對鴻案相莊的夫婦。
爺爺是一個沉默寡言的人。
他是一個多愁善感的詩人。
兔死狐悲是一個成語。
烈日炎炎,人一出門好像要被燒焦。
一提到那只狗,她就嚇得畏畏縮縮。
數學是一門基礎學科。
昨天晚上我做了一個可怕的夢。
他不過是一個八面見光的世故小人。
長城像一條蜿蜒盤旋的巨龍。
彎彎的月亮像一條小船。
昨天,我和小杰一起去看了一場電影。
謙遜是一種修養,是一種美德。
我們國家是一個發展中的大國。
你應該做一個敢作敢為的男子漢。
人總有一死,這是概莫能外的事。
這部武打片在一片刀光劍影中結束了。
一味地遷就是搞不好團結的。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