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字收錄于 常用字,現通表,標準字體,相關內容:愚新華字典,愚康熙字典,愚中華字典,愚國語詞典,愚漢語字典。
【愚】的拼音
【愚】的筆畫
愚字的部首和偏旁是心,愚字共有:13劃。
愚字的筆順是:豎、橫折、橫、橫、豎、橫折鉤、豎、提、點、點、斜鉤、點、點。
愚字的筆畫,筆順寫法如下:
【愚】的釋義
一、基本釋義
1.愚笨;傻:愚人。愚不可及。大智若愚。
2.愚弄:為人所愚。
3.用于自稱的謙辭:愚兄。愚見。愚以為不可。
4.姓。
二、詳細釋義
〈形〉
(會意。從心,從禺( yù)。從心,與性情有關。禺,猴屬,獸之愚者。本義:愚蠢,愚昧)
同本義
愚,戇也。——《說文》
三赦,曰惷愚。——《周禮·司刺》
靡哲不愚。——《詩·大雅·抑》
又
哲人之愚。
非是是非謂之愚。——《荀子·脩身》
深知禍福謂之知,反知為愚。——《賈子道術》
以惑愚瞽。——明· 劉基《賣柑者言》
使君一何愚。——《樂府詩集·陌上桑》
愚人所為愚。——唐· 韓愈《師說》
愚者亦明。——清· 黃宗羲《原君》
又如:愚若膠柱(膠住調節樂弦的柱再去彈奏,只能彈出單一無變化的音調。比喻愚笨到像去膠柱,拘泥而不知變通);愚戇(愚蠢而剛直);愚騃(癡笨);愚濁(愚笨;糊涂)
自稱之謙詞
愚以為營中之事。——諸葛亮《出師表》
愚謂大計。——《資治通鑒》
愚有片言,望丞相察之。——《三國演義》
又如:愚兄(對同輩而年輕于己者的自我謙稱);愚老(老人自謙之詞);愚臣(大臣對君主自稱的謙詞);愚意(對自己意見的謙稱);愚懷(謙指己見)
敦厚
故《詩》之失愚,《書》之失誣。——《孔子家語》。王肅注:“愚,敦厚。”
又如:愚款(單純樸實);愚鯁(敦厚鯁直)
〈動〉
蒙蔽;欺騙
以愚黔首。——漢· 賈誼《過秦論》
又如:愚學(愚弄儒學);愚錮(愚弄禁錮);愚聾(蒙蔽)
【愚】的近義詞,【愚】的反義詞
傻,笨,蠢
智
【愚】的翻譯
【愚】的英語
fool,I,foolish,stupid,
【愚】的德語
yú
【愚】的法語
front étroit
【愚】的謎語
未查詢到愚字的相關字謎。
【愚】的組詞
【愚】的造句
臨渴掘井的做法是愚昧的。
齊老師警告他們不要再愚弄小同學。
哪個朝代都有愚腐守舊的遺老遺少。
從今以后,我再也不會犯這種愚蠢的錯誤了。
受人欺侮而進行報復的做法是愚蠢的。
乞求神佛保佑是自欺欺人的愚昧行為。
大山里沒有學校,村子里的人們依然十分愚昧。
阿彌陀佛,愚字是有心而不知,昧字指可見而不識。
這種愚蠢的作法,無異于斷手續玉,得不償失。
扶不起的劉阿斗,諸葛亮硬扶,此乃愚忠,不足為訓。
搜索枯腸:形容寫作思路貧乏,才思愚鈍,極力冥思苦想竭力思考的樣子。
對殘害人民的暴君盡忠,對出賣國家民族的父親盡孝,都是愚忠愚孝!
他愚弄女同學,被校長當眾訓斥一番,他那種愧汗無地的樣子使大家覺得他又可憐又可笑。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