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字收錄于 常用字,現(xiàn)通表,標準字體,相關(guān)內(nèi)容:抗新華字典,抗康熙字典,抗中華字典,抗國語詞典,抗?jié)h語字典。
【抗】的拼音
【抗】的筆畫
抗字的部首和偏旁是扌,抗字共有:7劃。
抗字的筆順是:橫、豎鉤、提、點、橫、撇、橫折彎鉤/橫斜鉤。
抗字的筆畫,筆順寫法如下:
【抗】的釋義
一、基本釋義
1.抵抗;抵擋:頑抗。抗災(zāi)。抗日戰(zhàn)爭。皮大衣舊點兒沒關(guān)系,只要能擋風(fēng)抗凍就行。
2.拒絕;抗拒:抗命。抗稅。
3.對等:抗衡。分庭抗禮。
4.姓。
二、詳細釋義
〈動〉
(形聲。從手,亢聲。本義:抵抗,抵御)
同本義
抗,扦也。——《說文》
抗,御也。——《小爾雅·廣言》
抗木橫一縮。——《儀禮·既夕禮》
非抗于九國之師也。——漢· 賈誼《過秦論》
又如:抗木(舊時所用的葬具。在棺木之上覆蓋一席,用以防御塵土);抗力(抵抗力);抗犯(抵抗與進犯);抗玩(玩忽抗命);抗質(zhì)(謂劫持人質(zhì)以相抗);抗矯(矯情抗俗,高蹈)
抗拒;拒絕
安能抗此難乎。——《資治通鑒》
抗辭慷慨。——宋· 文天祥《指南錄后序》
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宋· 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
又如:抗拒(頂撞;違抗并拒絕);抗違(抗拒,違背);抗租(抗繳地租);抗逆(違抗,抗拒);抗斗(反抗斗爭)
匹敵,抗衡
獨蓮花與抗耳。——《徐霞客游記·游黃山記》
又如:抗橫(抗衡);抗行(并行;抗衡);抗美(抗衡媲美);抗庫(并立,抗衡)
舉起
抗皓手而清歌。——曹植《七啟》
又如: 抗力(力能舉起);抗手(舉手為禮);抗足(投足,舉足);抗兵(舉兵)
呈上 。
如:抗表(向皇帝上奏章);抗章(向皇帝上書直言)
〈形〉
高;大。通“亢”
謫戍之眾,非抗于幾國之師也。——漢· 賈誼《過秦論》
以犯上為亢。——《韓非子·問辯》
又如:抗世(高世,超乎世俗);抗殿(謂高筑殿堂或指高大的殿堂)
剛正不阿;高尚
若賢人之美辭,忠臣之抗直。——蕭統(tǒng)《文選序》
又如:抗邁(俊杰出群,高超不凡);抗行(高尚的德行);抗跡(高潔不群的行為);抗直(坦率剛直);抗詞(直言陳說。亦指嚴厲正直的言辭)
高亢;高聲 。
如:抗烈(高亢激烈);抗朗(高亢響亮);抗言(高聲而言);抗音(抗聲)
【抗】的近義詞,【抗】的反義詞
查無抗的近義詞
暫無抗的反義詞
【抗】的翻譯
【抗】的英語
counterplea,resistrepel,contradict,
【抗】的德語
kàng
【抗】的法語
kàng
【抗】的謎語
未查詢到抗字的相關(guān)字謎。
【抗】的組詞
【抗】的造句
經(jīng)過一番搏斗,警察終于制伏了頑抗的歹徒。
上級的命令不容違抗!
歷史規(guī)律不容違抗,順之者昌,逆之者亡。
違抗父命來念書,只有你可以媲美祝英臺。
戰(zhàn)國時期,六國訂立攻守同盟,聯(lián)合抗秦。
抗戰(zhàn)時期,劉胡南的事跡可是婦孺皆知的事情。
岳飛碧血丹心,抗金報國,卻被權(quán)臣秦檜害死。
岳家軍在抗金的歷次戰(zhàn)斗中,屢戰(zhàn)屢勝,可謂蓋世無雙。
無數(shù)革命先烈百折不撓的抗爭,才換來新中國的成立。
看他螳臂當車,力抗惡勢力,我真的由衷佩服。
梁山泊的英雄們劫富濟貧,反抗強權(quán),真稱得上是綠林好漢。
日本侵略者得寸進尺,中國人民忍無可忍,終于奮起抗戰(zhàn)。
對于自身的缺點,我們不能置之度外,要跟缺點做抗爭。
窮則思變,要干要革命,于是就反抗,就斗爭,就干社會主義。
抗戰(zhàn)時期,我們的地下工作人員,身居龍?zhí)痘⒀ǘ鵁o所畏懼。
在舊社會,統(tǒng)治階級對勞苦大眾誅求無已,因而引起人民的激烈反抗。
陳勝吳廣實在受不了暴秦的統(tǒng)治,揭竿而起,拉起了抗秦的隊伍。
諸葛亮在東吳,憑借三寸之舌,說服東吳君臣,完成了聯(lián)吳抗曹的重任。
屢遭失敗的田大胡子,領(lǐng)著殘兵敗將盤踞在臥龍嶺,企圖憑險頑抗。
南宋岳飛英勇抗金,連戰(zhàn)連勝,后來因秦檜陷害,功敗垂成,含冤而死。
網(wǎng)友正在查“抗”的相關(guān)字典
版權(quán)聲明:本文摘錄自新華字典、康熙字典、漢語字典、網(wǎng)絡(luò)等多渠道,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站長。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