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字收錄于 常用字,現通表,標準字體,相關內容:德新華字典,德康熙字典,德中華字典,德國語詞典,德漢語字典。
【德】的拼音
【德】的筆畫
德字的部首和偏旁是彳,德字共有:15劃。
德字的筆順是:撇、撇、豎、橫、撇、豎、橫折、豎、豎、橫、橫、點、斜鉤、點、點。
德字的筆畫,筆順寫法如下:
【德】的釋義
一、基本釋義
1.道德,品 行;特指好的品行:德育。美德。德才兼備。
2.心意;志向:同心同德。離心離德。
3.恩惠;好處:感恩戴德。
4.德國的簡稱。
二、詳細釋義
〈動〉
(形聲。從彳( chì),惪( dé)聲。從“彳”,表示與行走有關。本義:登高,攀登)
同本義
德,升也。——《說文》
君子德車。——《易·剝》虞本。按,與剝廬對文。登也,升。君子以順德,亦本字。
感激
然則德我乎。——《左傳·成公三年》
通“得”。取得,獲得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老子·四十九章》
是故用財不費,民德不勞。——《墨子·節用上》
〈名〉
道德,品行
德,德行。——《篇海類編》
德行,內外之稱,在心為德,施之為行。——《周禮·地官》注
德何如可以王矣?——《孟子·梁惠王上》
六三德。正直、剛克、柔克也。——《書·洪范》。注:“至德,敏德,孝德也。”
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義于天下。——《三國志·諸葛亮傳》
無德不貴,無能不官。——《荀子·王制》
又如:德薄(德行淺薄);德望(品德與名譽);德器(德行器量);德被四方(品德高尚,滿布天下);德薄望淺(謙詞。品德低下,名望輕微);德門(能恪遵禮教道德的人家);德譽(道德聲譽);德馨(道德芳馨);德藝(道德與才藝);德操(道德操行)
恩惠;恩德
是不敢倍德畔施。——《戰國策·秦策》。注:“恩也。”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史記·項羽本紀》
又如:德施(恩惠;恩澤);德惠(德澤恩惠)
仁愛;善行 。
如:德意(善意);德政(良好的政治措施或政績);德法(儒家謂合乎仁德的禮法);德厚(仁厚)
心意 。
如:同心同德
福
百姓之德也。——《禮記·哀公問》
【德】的近義詞,【德】的反義詞
查無德的近義詞
怨
【德】的翻譯
【德】的英語
virtue,mind,morality,ethics,character,
【德】的德語
dé
【德】的法語
dé
【德】的謎語
1.白頭雄心四化志(打一字)
2.兩人十四個心(打一字)
3.一心愛十四,兩人并肩行(打一字)
4.備字有,飛字有,操字也有(打一字)
【德】的組詞
【德】的造句
德來塞作為小說家這一地位眾說紛紜。
暬學生在德、智、體三個方面應平衡發展。
我們要努力做到德、智、體全面發展。
正本清源、修身守德乃治本之策。
這位老人家,無德無能,卻喜歡倚老賣老,十分可厭。
我校應該做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好學生。
在學校教育中,德、智、體、美等教育不可偏廢。
德拉忐忑不安地從桌上跳下來,走到他身邊。
康樂稱太傅為宗袞,子建稱孟德為家王,皆自我作古。
今司馬氏父子兄弟自相魚肉,此天厭晉德,授之于我。
用人唯才唯德,必不致發生黃鐘毀棄,瓦釜雷鳴的情事。
有德之人;心誠辭直;正顏厲色;不作偽飾;以為心害。
一個好的領導干部,不僅取決于自身有德有才,而且還取決于能否知人善任。
當年日本人結盟德、意,進攻中國,就很有點遠交近攻的味道。
童叟無欺的商德,在社會主義的今天應得到真正的發揚。
黃先生的事業正在發展,卻不幸德禠如毛,親友無不惋惜。
新時期的學校,培養的學生不應是四體不勤,而應德、智、體、美、勞等方面全面發展的新人。
對別人的失誤幸災樂禍是缺乏修養的表現,對別人的成功嫉妒挑剔是缺才少德的暴露。
我一定要學習海倫。凱勒那種不屈不撓、鍥而不舍的精神,做一個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好學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