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字收錄于 常用字,現(xiàn)通表,標(biāo)準(zhǔn)字體,相關(guān)內(nèi)容:足新華字典,足康熙字典,足中華字典,足國語詞典,足漢語字典。
【足】的拼音
【足】的筆畫
足字的部首和偏旁是足,足字共有:7劃。
足字的筆順是:豎、橫折、橫、豎、橫、撇、捺。
足字的筆畫,筆順寫法如下:
【足】的釋義
一、基本釋義
1.腳;腿:足跡。足球。手舞足蹈。畫蛇添足。
2.器物下部形狀像腿的支撐部分:鼎足。
3.指足球運(yùn)動:足壇。女足。
4.姓。
5.足以;值得(多用于否定式):不足為憑。微不足道。
二、詳細(xì)釋義
〈名〉
(會意。甲骨文字形,上面的方口象膝,下面的“止”即腳,合起來指整個腳。本義:腳)
(同本義。秦漢以前,“足”和’趾”都表示“腳”;“腳”表示小腿。魏晉以后,三者都表示腳,但在書面語中,多用“足”)
足,人之足也,在下,從止口。——《說文》。按,膝下至跖之總名也。從止,即趾字,從口,象膝形。
震為足。——《易·說卦》
足恭而口圣。——《大戴禮記》
手足胼胝,面目黧。——《韓非子·外儲說左上》
鄭人有欲買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韓非子》
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荀子·勸學(xué)》
折臂斷足。——清· 薛福成《觀巴黎油畫記》
東坡現(xiàn)右足。—— 清· 魏學(xué)洢《核舟記》
魯直現(xiàn)左足。
細(xì)若文足。
又如:足心(腳底的中心);足爐(用來暖腳的小火爐);足不出戶(形容深居家門很少出門);足衣(襪子);足音跫然(形容久處寂寞,聽到人的腳步聲,便感到歡欣)
支撐器物的腳
鼎折足,覆公餗。——《易·鼎》
如此則荊、 吳之勢強(qiáng),鼎足之形成矣。——《資治通鑒》
又如:鼎足
〈形〉
充實(shí);完備;足夠
國無九年之畜曰不足。——《谷梁傳·莊公二十有八年》
殺所不足。——《墨子·公輸》
取于食客門下足矣。——《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
兵甲已足。——諸葛亮《出師表》
力不足。——唐· 韓愈《雜說》
方是時,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王安石《游褒禪山記》
一缽足矣。——清· 彭端淑《為學(xué)一首示子侄》
又如:足紋(成色十足的銀子);足錢(每貫足實(shí)一百枚的錢幣);足食足兵(指國內(nèi)糧食兵備均甚充足)
純的 。
如:十足(成色純)
富裕的
民不足而可治者自古及今未之嘗聞。——賈誼《論積貯疏》
古之畜天下者,無欲而天下足。——《莊子》
又如:足民(富足,民生富足);豐足(富裕)
〈動〉
使?jié)M足
采色不足。——《孟子·梁惠王上》
聲音不足。
皆不足用。——明· 魏禧《大鐵椎傳》
不足子所乎。——明· 劉基《賣柑者言》
重視
法禮足禮,謂之有方之士。——《荀子·禮論》
止
為天下谷,常德乃足,復(fù)歸于樸。——《老子》
完成
言以足志,文以足言。——《左傳》
〈副〉
值得
不足為外人道也。(為,向、對。)——晉· 陶淵明《桃花源記》
豈足托乎。——《資治通鑒》
不足與圖大事。
何足道。——清· 梁啟超《飲冰室合集·文集》
又如:足信(值得信賴);不足(不值得;不夠格)
【足】的近義詞,【足】的反義詞
腳,滿
手
【足】的翻譯
【足】的英語
foot,sufficientas mush as,
【足】的德語
zú
【足】的法語
zú
【足】的謎語
1.只走一半(打一漢字)
2.吳頭楚尾(打一字謎)
【足】的組詞
【足】的造句
你一定要為父親足上首下。
她在跑最后一圈時仍然勁頭很足。
寫文章意足即可,不要畫蛇添足。
對于兒子的惡習(xí),兩位老人頓足疾首。
吸足了水的海綿逐漸膨脹了起來。
眾口可鑠金,積非足成是;人言可畏。
這本書要精讀,不能以浮光掠影為足。
原住民們直直地凝視著這個白人足有一分鐘。
小貓咪吃飽喝足了就找個暖和的地方瞇盹兒。
老人們又甩手又頓足,鍛煉四肢的靈活性。
到了該上場時,他已卓有成效地給嘉莉打足了氣。
自己寫的文章,總覺得千金敝帚,彌足珍貴。
他分析精闢,辯才無礙,足使頑石點(diǎn)頭。
他的能力足可獨(dú)當(dāng)一面,你可以放心地將這分重任交託給他!
從樂器制作的質(zhì)量上講,足可以與他父親的琴媲美。
人生苦短,更應(yīng)把握青春,留下彌足珍貴的雪泥鴻爪。
冠軍爭奪戰(zhàn)異常激烈,沾體涂足,誰勝誰負(fù)尚難預(yù)料。
許多人被他那響遏行云的歌聲吸引,紛紛佇足聆聽。
文章雖然不長,也未必精粹,但也足可略見一斑了。
面對一幅精美磚刻,面對一處雕梁畫棟,佇足良久。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