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字收錄于 常用字,現通表,標準字體,相關內容:圖新華字典,圖康熙字典,圖中華字典,圖國語詞典,圖漢語字典。
【圖】的拼音
【圖】的筆畫
圖字的部首和偏旁是囗,圖字共有:8劃。
圖字的筆順是:豎、橫折、撇、橫撇/橫鉤、捺、點、點、橫。
圖字的筆畫,筆順寫法如下:
【圖】的釋義
一、基本釋義
1.用繪畫表現出來的形象;圖畫:地圖。藍圖。繪圖。插圖。制圖。看圖識字。
2.謀劃;謀求:圖謀。力圖。
3.貪圖:唯利是圖。不能只圖省事,不顧質量。
4.意圖;計劃:良圖。宏圖。
5.繪;畫:繪影圖形。
6.姓。
二、詳細釋義
〈動〉
(會意。從囗,從啚。囗( wéi),表示范圍。啚( bǐ),“鄙”的本字,表示艱難。合起來表示規劃一件事,需慎重考慮,相當不容易。本義:謀劃,反復考慮)
同本義
圖,畫計難也。——《說文》
是究是圖。——《詩·小雅·常棣》。傳:“謀也。”
君與臣圖事。——《儀禮·聘禮》
君不圖與。——《公羊傳·莊公十三年》
而天下可圖也。——《戰國策·秦策》
又如:試圖(打算);圖計(謀劃)
圖謀;謀取
闕秦以利 晉,唯君圖之。——《左傳·僖公三十年》
舉其一不計其十,究其舊不圖其新。——韓愈《原毀》
而后乃今將圖南。——《莊子·逍遙游》
不可圖也。——《三國志·諸葛亮傳》
與圖大事。——《資治通鑒》
圖報復也。——清· 薛福成《觀巴黎油畫記》
以圖將來。——清· 梁啟超《譚嗣同傳》
又如:圖王(圖謀王業);圖功(圖謀建立功業);圖回(圖謀運轉);圖全(圖謀保全自身);圖利(圖謀私利);圖私利;圖一時之痛快;圖名;圖害(謀害);圖飽私囊;圖吞公款
籌劃;設法對付
無使滋蔓,蔓難圖也。——《左傳·隱公元年》
又如:圖治(想辦法把國家治好)
繪畫
上思股肱之美,乃圖畫其人于麒麟角。——《漢書·蘇武傳》
又如:圖形(畫出人的相貌);圖工(善于繪畫的人);圖畫(描繪人或物的形像)
摹擬
命鑄銅以圖其像。——《水經注》
預料,料想到。多用于否定
子在 齊聞《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圖為樂之至于斯也。”——《論語·述而》
不圖子自歸。——宋· 陸游《過小孤山大孤山》
〈名〉
所畫的圖畫
至見其圖,狀貌如婦人好女。——《史記·留侯世家》
然不得列于名臣之圖。——《漢書·蘇武傳》
又如:看圖識字;圖載(以圖像表達);圖障(繪有圖畫的屏風);圖卷;圖法(圖錄和法典);圖軸(畫軸;畫卷);略圖(簡單的圖畫);圖經(附有圖畫、地圖的書籍或地理志);圖說(兼附圖畫以助解說的著作)
地圖
有司案圖。——《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河出圖, 洛出書,圣人則之。——《易·系辭上》
燦若圖繡。——《徐霞客游記·游黃山記》
普法交戰圖。—— 清· 薛福成《觀巴黎油畫記》
山水之圖。——蔡元培《圖畫》
又如:圖本(圖樣);圖志(附有地圖的地方志);圖牒(圖籍表冊);圖書(圖籍;書籍);圖式;圖例;圖板;圖懺(古代方士或儒生編造的關于帝王受命征驗一類的書,多為隱語、預言);圖緯(圖懺和緯書)
版圖。有所有權與管轄權的領土,行使主權的領土
州圖領同谷,驛道出流沙。——唐· 杜甫《秦州雜詩》
意圖;意愿
帝子留遺恨,曹公屈壯圖。—— 杜甫《過南岳入洞庭湖》
塔,即“浮圖”的簡稱
南峰北嶺,多結禪棲之士;東巖西谷,又是剎靈之圖。——《水經注》
明清時地方區劃名
改鄉為都,改里為圖。——顧炎武《日知錄》引《蕭山縣志》
書籍 。
如:圖典(圖書和經典);圖史(圖書和史籍)
【圖】的近義詞,【圖】的反義詞
查無圖的近義詞
暫無圖的反義詞
【圖】的翻譯
【圖】的英語
drawing,map,
【圖】的德語
tú
【圖】的法語
restes de nourriture
【圖】的謎語
1.一口吃掉個大冬瓜(打一字)
2.四面密不透風中間常刮北風(打一漢字)
3.窗內的冬天(打一字)
4.冬瓜被困(打一字)
5.冬天里裹圍巾(打一字)
6.外面會說話里面飄雪花(打一字)
【圖】的組詞
【圖】的造句
包龍圖是中國古代法不徇情的化身。
我們決不能只圖安逸,不求上進。
參差不齊的圖沿征途中的坎坷。
這兩幅圖是對稱圖形。
做生意,不能瞞心昧己只圖賺錢。
買東西千萬不要圖便宜。
我們幾個人在遷校問題上是同床異夢,各有所圖。
對于這個提議,我們不此之圖,您還是請回吧。
種地的人從早忙到晚,圖的是有個好收成。
這幅山水圖被畫得惟妙惟肖,可以說精妙絕倫。
選擇這種吉利的顏色就是圖個萬事順心。
年輕人在工作中要勇挑重擔,不能只圖清閑。
這次談判雙方針鋒相對,已到了圖窮匕首見的最后階段了。
畢業時,李教授送給我一幅“歲寒三友”圖,讓我愛不釋手。
圖窮匕首見,勸說無用,敵人便露出了猙獰面目進行威脅。
我在我的時間里訪問過很多勝海灘,圖盧姆略勝一籌。
他看出,圖申真心實意地愿意幫助他,可是他無能為力。
那位老畫家用橙色的染料渲染出一片美麗的黃昏圖影。
小張妙語連珠,一幅“三峽風光圖”激起多少游客對自然美景的向往。
可以說語文書中每幅圖都是通過心靈手巧的人精心繪制,才能那么有有畫龍點睛之作。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