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字收錄于 常用字,現通表,標準字體,相關內容:征新華字典,征康熙字典,征中華字典,征國語詞典,征漢語字典。
【征】的拼音
【征】的筆畫
征字的部首和偏旁是彳,征字共有:8劃。
征字的筆順是:撇、撇、豎、橫、豎、橫、豎、橫。
征字的筆畫,筆順寫法如下:
【征】的釋義
一、基本釋義
1.走遠路(多指軍隊):征途。長征。
2.征討:出征。南征北戰。
3.政府召集人民服務:征兵。應征入伍。
4.征收:征稅。
5.征用:征地。
6.征求:征稿。征文。
7.證明;證驗:文獻足征。信而有征。有實物可征。
8.表露出來的跡象;現象:征候。象征。特征。“徵”
二、詳細釋義
〈動〉
(形聲。從彳( chì),正聲。從彳,表示與行走有關。甲骨文從彳,從足。本義:到很遠的地方去,遠行)
同本義
徴,正行也。從辵,正聲。或從彳。——《說文》
征,行也。——《爾雅》
壯于趾征兇。——《易·大壯》
而月斯征。——《詩·小雅·小宛》
先王卜征五年。——《左傳·襄公十三年》。注:“謂巡狩征行。”
肅肅宵征,夙夜在公。——《詩·召南·小星》
愿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古樂府《木蘭詞》
孤蓬萬里征。——唐· 李白《送友人》
又如:征鼙(征戰的軍鼓);征衣(行旅在在外的御寒衣服);征客(游子。同征人);征鳥(遠飛的鳥);征蓋(遠行的車);征夫(遠行的人;出征的士兵)
征伐,發兵討伐
征者,上伐下也。——《孟子》
奉辭伐罪曰征。——《書·允征》
桓桓于征。——《詩·魯頌·泮水》
一曰征。——《周禮·太卜》。司農注:“謂征伐人也。”
挾天子以征四方。——《資治通鑒》
又如:征誅(征討誅戮);征陣(戰陣);征討(討伐);征略(征戰略地);征剿(猶征討)
爭奪,爭取
不為征利。——宋· 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
征收
宣德間,宮中尚促織之戲,歲征民間。——《聊齋志異》
又如:征榷(征稅與專賣);征役(征稅與勞役);征繕(謂征收賦稅,整頓武備);征斂(亦作“征斂”)
〈名〉
賦稅
有布縷之征,粟米之征。——《孟子·盡心下》
又如:征役(賦稅與徭役)
姓
徵、徴 zhēng
〈動〉
(會意。從微省、壬。行于微而聞達。本義:征召)
同本義
徵,召也。——《說文》
徵,召也。——《爾雅》
以量度成賈而徵徴。——《周禮·司市》
各掌其縣之政令徵比。——《周禮·縣正》
徵唯所欲。——《儀禮·鄉射禮》
王使來徵聘。——《左傳·宣公九年》
發征期會。——《史記·貨殖列傳》
征拜郎中。——《后漢書·張衡傳》
征拜尚書。
又如:征引(征召引用);征令(征召及施令);征吏(謂召用佐吏);征車(古代征召賢達使用的車子);征守(謂天子征召守國的諸侯)
求取;索取
物賤之征貴。——《史記·貨殖列傳》
貴之征賤。
歲征民間。——《聊齋志異·促織》
會征促織。
又如:征乞(求取);征索(索取);征須(求取);征賄(求取賄賂);征求(求索)
追究;追問
寡人是征。——《左傳·僖公四年》
證明;驗證
念用庶征。——《書·洪范》
征為五聲。——《左傳·昭公元年》
用牲,加書征之。——《左傳·襄公二十六年》
怪其無征。——《后漢書·張衡傳》
又如:征驗;征圣(驗證于前圣的遺教);征象(驗證);征效(效驗)
〈名〉
征兆;跡象
明征定保。——《書·胤征》
休征嘉應。——《漢書·平帝紀贊》
候善惡之征。——《漢書·藝文志》
征兆必報。——《漢書·兒寬傳》
觀國之強弱貧富有征。——《荀子》
征于色。——《孟子·告子下》
又如:征跡(跡象);征怪(怪異的征兆);征咎(災禍的征兆);征候(發生某種情況的跡象,征兆);征效(征兆) “徵”
另見 zhǐ
【征】的近義詞,【征】的反義詞
查無征的近義詞
暫無征的反義詞
【征】的翻譯
【征】的英語
zhēng
【征】的德語
zhēng
【征】的法語
zhēng
【征】的謎語
未查詢到征字的相關字謎。
【征】的組詞
【征】的造句
未查詢到征字相關的句子。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