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收錄于 常用字,現通表,標準字體,相關內容:末新華字典,末康熙字典,末中華字典,末國語詞典,末漢語字典。
【末】的拼音
【末】的筆畫
末字的部首和偏旁是木,末字共有:5劃。
末字的筆順是:橫、橫、豎、撇、捺。
末字的筆畫,筆順寫法如下:
【末】的釋義
一、基本釋義
1.東西的梢;盡頭:末梢。秋毫之末。
2.不是根本的、主要的事物(跟“本”相對):本末倒置。舍本逐末。
3.最后;終了;末尾:春末。明末。末班車。上世紀末。
4.末子:鋸末。茶葉末兒。把藥研成末兒。
5.姓。
6.戲曲角色行當,扮演中年男子,京劇歸入老生一類。
二、詳細釋義
〈名〉
(指事。金文字形?!澳尽鄙霞右稽c,指明樹木末梢所在處。本義:樹梢)
同本義
末,木上曰末?!墩f文》
不揣其本,而齊其末?!睹献印?/p>
末有十日,其華照下地?!痘茨献印さ匦巍?/p>
末大必折?!蹲髠鳌ぐЧ荒辍?/p>
又如:末大(樹木枝端粗大。喻部屬勢力強大);末大必折(樹木枝端粗大,必折其干。喻下屬權重,危及上級);末杪(末尾);末梢(末尾;最后)
泛指物的末端、末尾
元首末要?!吨軙の漤槨?/p>
風淫末疾?!蹲髠鳌ふ压辍贰W?“四肢也?!?/p>
明足以察秋毫之末?!睹献印ち夯萃跎稀?/p>
譬若錐之處囊中,其末立見。——《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
非特其末見而已。
強弩之末。——《資治通鑒》
左手執卷末?!鳌?魏學洢《核舟記》
又如:末大不掉(猶尾大不掉。比喻部屬勢力強大,難以駕馭);末歲(歲末);末冬(冬末);末秋(秋末);末春(春末)
古代稱農為本,反本為末,即工商業
末技游食之民。——漢· 賈誼《論積貯疏》。注:(末伎。古指工商業不值得重視的技能,游食,不勞而食)
又如:末民(古稱從事工商業的人);末產(手工業、商業);末作(古代指工商業);末利(古代指工商業);末生(末業。指工商業)
傳統戲曲角色名。主要扮演中年男子 [actor for a mid-aged man as in classic opera]
雜劇有正末、副末之名?!寡秳≌f》
末期;晚年
武王末受命?!抖Y記·中庸》
申末酉初。——《廣東軍務記》
崇禎末。—— 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又如:末尾三梢(收場,結局);物有本末,事有終始;他三月末回來;末限(最后期限);末垂(最后的時日)
細的粉末
絲末。——《荀子·禮論》
又如:茶葉末;粉筆末;面色末;藥末
蓋在車軾上遮蔽風塵的帷席
寢兕、持虎、蛟韅、絲末、彌龍,所以養威也?!盾髯印ざY論》
姓
〈形〉
卑微
志末也?!逗鬂h書·象上傳》
又如:末志(卑微的志向);末臣(地位低賤之臣);末官(卑小的官);末陋(卑微鄙陋);末位(卑微的職位);末皂(卑賤的隸役);末品(卑官)
低級
末流?!逗鬂h書·班彪傳》。注:“猶下流也。”
又如:末弁(低級武官);末列(猶下位。多用作謙詞);末底(最底下);末俗(末世的習俗,低下的習俗)
微不足道
末之卜也。——《禮記·檀弓》。注:“微也。”
又如:末事(微不足道的小事);末行(微不足道的行為);末用(無足輕重之物);末務(小事,無關緊要的事);末務(小事,無關緊要的事)
細,小
淺智之所爭,則末矣。——《呂氏春秋·精喻》
又如:末務(小事,無關緊要的事);末操(小節);末派(水的支流或下游)
膚淺
末學膚受?!獜埡狻稏|京賦》
又如:末學(淺薄的學者;膚淺無本之學);末議(謙稱自己的議論或意見);末說(膚淺無本之說)
非根本,次要 。
如:末務(非根本的事。世俗瑣事);末法(不能治本的法術)
〈動〉
通“瀎”。抹拭
三數叔魚之惡,不為末減。——《左傳·昭公十四年》
【末】的近義詞,【末】的反義詞
查無末的近義詞
初,始,本,終,首
【末】的翻譯
【末】的英語
end,tip,last stage,final stage,
【末】的德語
mò
【末】的法語
temple des ancêtres
【末】的謎語
未查詢到末字的相關字謎。
【末】的組詞
【末】的造句
將近期末考試,同學們的學習更緊張了。
玉屑似的雪末隨風飄揚。
賽季末總是百感交集,但卻沒人愿意談論。
時令已是冬末,首都街頭的殘雪在悄悄融化。
惟首兩句籠罩全篇,末句總結大意,不必言之有物。
哭一陣,什末也忘了,反正,這類事是層出不窮的。
不言而喻,青年人的教育對于一個國家的末來是到關重要的。
元末農民起義以后,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制定了許多與發展生產休戚相關的政策。
這個人果然神出鬼末,慶幸的是我早就曉得端倪了。
東漢末朝,朝政腐敗,皇帝耽于淫樂,文恬武嬉,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終于爆發了黃巾大起義。
跳繩,剛入學時我幾乎一個也不會跳,拽著繩子手足無措,體育課上被分在了末組。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