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字收錄于 常用字,現通表,標準字體,相關內容:于新華字典,于康熙字典,于中華字典,于國語詞典,于漢語字典。
【于】的拼音
【于】的筆畫
于字的部首和偏旁是一,于字共有:3劃。
于字的筆順是:橫、橫、豎鉤。
于字的筆畫,筆順寫法如下:
【于】的釋義
一、基本釋義
1.a)在:她生于1949年。來信已于日前收到。黃河發源于青海。b)向:問道于盲。告慰于知己。求救于人。c)給:嫁禍于人。獻身于科學事業。d)對;對于:忠于祖國。有益于人民。形勢于我們有利。e)自;從:青出于藍。出于自愿。f)表示比較:大于。少于。高于。低于。g)表示被動:見笑于大方之家。
2.后綴。a)動詞后綴:合于。屬于。在于。至于。b)形容詞后綴:勇于負責。善于調度。易于了解。難于實行。“於”
3.姓。
二、詳細釋義
〈動〉
(象形。甲骨文字形,表示氣出受阻而仍越過。本義:超過)
往;去
之子于歸,宜其室家。——《詩·周南·桃夭》。毛傳:“于,往也。”
予惟以爾庶邦于伐殷,逋播臣。——《書·大誥》
取
晝爾于茅,宵爾索陶。——《詩·豳風·七月》
如;好像
《易》曰:“介于石,不終日,貞吉。”介如石焉,寧用終日,斷可識矣。——《易·系辭下》
又如:于何(如何)
〈介〉
引進動作、行為的時間、處所,意義相當于“在”、“到”或“在…方面(上、中)” [in, at, etc.]
捐金于野。——《后漢書·列女傳》
又
成于機杼。
射于家圃。——宋· 歐陽修《歸田錄》
又
葫蘆置于地。
力足以至焉,于人為可譏,而在己為有悔。——宋· 王安石《游褒禪山記》
于時冰皮始解,波色乍明。——明· 袁宏道《滿井游記》
越長城之限,至于泰安。(于:介詞,到。)—— 清· 姚鼐《登泰山記》
又如: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于1914年;于以(在何處);于茲(在此);于時(在此)
引進動作、行為的對象,相當于“向”、“對”、“對于” [for, etc.]
告之于帝。——《列子·湯問》
何有于我。——《論語》
于其身也,則恥師焉,惑矣。——唐· 韓愈《師說》
言于李愬。——《資治通鑒·唐紀》
語于富者。——清· 彭端淑《為學一首示子侄》
又如:他做的事于人民有益
表示動作、行為的所從,意義相當于“從”或“自”、“由” 。
如:青出于藍而勝于藍;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在被動句中,引進動作、行為的主動者,相當于“被”
不拘于時。——唐· 韓愈《師說》
苦于多疾。——宋· 蘇軾《教戰守》
傷于縛者。——清· 方苞《獄中雜記》
擇于自然。——清· 薛福成《觀巴黎油畫記》
又如:我限于水平,未能對這篇文章提出具體的修改意見
引進比較對象,意思相當于“比”
甚于婦人。——《戰國策·趙策》
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強于百萬之師。——《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
同于真。——清· 薛福成《觀巴黎油畫記》
又
同于幻。
近于自然。——蔡元培《圖畫》
又如: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
表示把動作、行為加給對方,相當于“給” [to, etc.]。
如:榮譽歸于教練
表示相對的位置 。
如:垂直于肋板的脊柱
姓
詞綴。嵌在動詞或形容詞后面,不必譯出
以至于寸。——《后漢書·列女傳》
越于諸侯。——《國語·晉語》
又
以免于難。
可以免于難。
“於”
另見 yū
【于】的近義詞,【于】的反義詞
查無于的近義詞
暫無于的反義詞
【于】的翻譯
【于】的英語
at,in,
【于】的德語
yú
【于】的法語
yú
【于】的謎語
1.一寸少一點(打一漢字)
【于】的組詞
【于】的造句
事物的本質存在于現象之中。
他創作的源泉來自于對生活的熱愛。
在安樂時居安思危,才能防患于未然。
有關那事的真相將大白于天下。
他于昨天到達了成都。
他橫死于車禍,九泉之下也不瞑目。
如此下去無異于宴安鴆毒。
他的身子一向不大適宜于走南闖北。
中國長城是馳名于世的偉大工程。
他不求聞達,只想遁跡于長林豐草之間。
輕諾寡信,就可能永遠失信于人。
不見異思遷,不知難而退,不屈于權勢。
用這種方法教育下一代無異于拔苗助長。
誤會往往產生于不負責任的以訛傳訛。
階級產生于原始社會末期。
千里之堤,潰于蟻穴,我們必須仔細。
他今天的成功來自于平時的勤奮刻苦。
來到蓬萊就像置身于仙山瓊閣之中。
他囚首垢面羞于見人。
人們往往沉溺于聚集財富而不能自已。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