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字收錄于 常用字,現通表,標準字體,相關內容:召新華字典,召康熙字典,召中華字典,召國語詞典,召漢語字典。
【召】的拼音
【召】的筆畫
召字的部首和偏旁是口,召字共有:5劃。
召字的筆順是:橫折鉤、撇、豎、橫折、橫。
召字的筆畫,筆順寫法如下:
【召】的釋義
一、基本釋義
1.召喚:召集。他已被上級召回北京。
2.姓。
3.寺廟(多用于地名):烏審召。羅布召(都在內蒙古)。[蒙]
1.周朝國名,在今陜西鳳翔一帶。
2.姓。
二、詳細釋義
1. 召 [zhào]
召 [zhào]〈動〉
(形聲。從口,刀聲。本義:呼喚)
召喚。用言語叫人來
召,呼也。從口,刀聲。以言曰召,以手曰招。——《說文》
召,呼也。——《廣雅·釋詁二》
召有司。——《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召趙御吏。
大府召視兒。——唐· 柳宗元《童區寄傳》
亦召供奉。——宋· 王讜《唐語林·雅量》
又如:召呼(呼喚;通知;交代);召致(使之至;喚來)
招致
故言有召禍也,行有招辱也。——《荀子·勸學》
召武受辭。——《漢書·李廣蘇建傳》
收召后學。——唐· 柳宗元《答韋中立論師道書》
召鬧取怒。
又如:召引(招引;引導);召幸(被招致或寵愛的人);召取(導致;引來)
邀請
楚人有烹猴而召其鄰人。——《淮南子·脩務》。注:“召,猶請也。”
令召客者酒酣。——《呂氏春秋·分職》
今召客者,酒酣,歌舞,鼓瑟吹竽。——《呂氏春秋》
征召來授予官職或另有調用
于是天子乃召拜廣為 右北平太守。——《史記·李將軍列傳》
召三老。——《史記·陳涉世家》
累召不應。——《后漢書·張衡傳》
卒不召。——《明史》
召為南京右僉都御史。
感化和召喚
物色相召,人誰獲安!——《文心雕龍》
召集
召令徒屬。——《史記·陳涉世家》
悉召群臣。——《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召諸貴人。——《漢書·李廣蘇建傳》
召會武官。
另見 shào
【召】的近義詞,【召】的反義詞
查無召的近義詞
暫無召的反義詞
【召】的翻譯
【召】的英語
summoncall together,name of an ancient state,
【召】的德語
zhào、shào
【召】的法語
zhào、shào
【召】的謎語
1.刃(打一漢字)
【召】的組詞
【召】的造句
村長召集村民開會,布置春耕生產。
教育局召開大會,獎勵優秀教師。
孩子們聽到母親的召喚,都圍攏過來。
新的生活在召喚著我們。
學校號召同學們為災區同學捐款捐物。
在大家的熱情感召下,他再也不能袖手旁觀了。
總經理召集各部門的頭腦在會議室開會。
適齡青年響應國家號召,踴躍報名參軍。
秦始皇當年召集了許多能工巧匠為他建造阿房宮。
國務院召開緊急會議,布置北方各省的抗旱工作。
我們保證召之即來,揮之即去,絕對服從指揮。
只要是黨的召喚,無論天涯海角,我也在所不辭。
大學畢業生積極響應國家的號召,到西部去建功立業。
這款新型汽車存在某些缺陷,廠商不得不召回所有已售車輛。
他們用最優厚的待遇,在全國范圍內廣召麟鳳龜龍。
禍福無門,惟人所召;他這是咎由自取,怪得了誰呢?
抗日戰爭中,許多被俘日軍在我軍感召教育下,反戈一擊,成為反法西斯戰士。
他們用最優厚的待遇,在全國范圍內廣召麟鳳龜龍。也作“龜龍麟鳳”。
今天召開萬人公判大會,判處罪惡滔天的,那個外號叫“南霸天”的人死刑,立即執行。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