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字收錄于 常用字,現(xiàn)通表,標(biāo)準(zhǔn)字體,相關(guān)內(nèi)容:接新華字典,接康熙字典,接中華字典,接國語詞典,接漢語字典。
【接】的拼音
【接】的筆畫
接字的部首和偏旁是扌,接字共有:11劃。
接字的筆順是:橫、豎鉤、提、點(diǎn)、橫、點(diǎn)、撇、橫、撇點(diǎn)、撇、橫。
接字的筆畫,筆順寫法如下:
【接】的釋義
一、基本釋義
1.靠近;接觸:鄰接。接近。交頭接耳。
2.連接;使連接:接電線。接紗頭。這一句跟上一句接不上。
3.托住;承受:接球。書掉下來了,趕快用手接住。
4.接受:接見。接待。接電話。接到來信。
5.迎接:到車站接人。
6.接替:接任。誰接你的班?
7.姓。
二、詳細(xì)釋義
1. 接 [jié]2. 接 [jiē]
接 [jié]〈形〉
通“捷”。迅速,敏捷
先事慮事謂之接,接則事優(yōu)成。——《荀子·大略》
另見 jiē
接 [jiē]〈動〉
(形聲。從手,妾聲。本義:兩手交叉)
交合;會合
接,交也。——《說文》
接,合也。——《廣雅》
晝?nèi)杖印!兑住x》
兩君偃兵接好。——《國語·吳語》。注:“合也。”
兵刃既接。——《孟子·梁惠王上》
車鉷轂兮短兵接。——《楚辭·九歌·國殤》
兵不接刃。——《呂氏春秋·懷寵》
敵皆以走為利,則刃無與接。——《呂氏春秋·愛士》
迎接
笙簫細(xì)樂,卻安排接駕。——《宣和遺事》
又如:接場(迎接從科舉考場回來的生員);接構(gòu)(聯(lián)合);接三(人死后三日舉行的迎接魂魄歸來的儀式);接煞(為接死人靈魂回家而舉行的儀式)
接見;接待
接遇賓客。——《史記·屈原賈生列傳》
盡禮相接。——唐· 李朝威《柳毅傳》
又如:接伴(接待外國使臣);接待使(陪同官員;擔(dān)任迎接、陪伴來賓使命的人);接遇(接待);接對(接待應(yīng)對)
靠近;接觸
車錯轂兮短兵接。——《楚辭·九歌·國殤》
賓立接西塾。——《儀禮·聘禮》
又如:接物(與外物接觸;與人交往);接膝(膝蓋相接。指彼此對坐靠得很近);接仗(交戰(zhàn),打仗);接席(坐席相接。多形容親近);接翅(翅膀碰著翅膀。形容禽鳥多)
連續(xù);繼續(xù)
心不怡之長久兮,憂與愁其相接。——《楚辭·九章·哀郢》
圣人食足以接氣。——《淮南子·精神》
故使工人為木材以接手。——《戰(zhàn)國策·秦策五》
又如:接響(接連不斷的聲響);接軫(車輛相連而行。比喻靠近);接腳(一個跟著一個,緊接在后;接替;接腳夫,接腳婿。婦女丈夫死后再招的后夫);接偈(接誦偈語)
連接
接天蓮葉無窮碧。——宋· 楊萬里《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與國鄰接。——《資治通鑒》
首尾相接。
又如:接武(前后足跡相連接。形容步子很小);接境(地界相連,交界);接衫(上下用兩種顏色的料子拼接起來的長衫)
承接,收受
漢興,接 秦之敝。——《史記·平準(zhǔn)書》
又如:接茶(女方允婚,接受男方聘禮);接絲鞭(女方招親時,送給男方絲鞭,男方接絲就表示同意);接湊(能夠接續(xù))
嫁接 。
如:接頭(供嫁接用的植物頂梢)
托,手掌向上承受 。
如:接球;我往下扔,他在下面接著
縛
武士反接之。——《史記》
〈名〉
交往,交情
君子之接如水。——《禮記·表記》
姓
另見 jié
【接】的近義詞,【接】的反義詞
交
送
【接】的翻譯
【接】的英語
join,connect,
【接】的德語
jiē
【接】的法語
jiē
【接】的謎語
1.三八拔河組(打一字)
2.拉她也不來(打一字謎)
【接】的組詞
【接】的造句
你先回家吃飯,然后再來接我的班。
請你放心,到時候我必定來接你。
我們面臨接接二連三的一堆問題。
心急如焚的父親正在等著接約定的電話。
狐假虎威他總是接老師的名義做壞事。
我們在接人待物上要有戒舟慈棹的態(tài)度。
不動聲色:接完電話,他不動聲色地走了出去。
我先接好一盆水,接著把襪子泡進(jìn)水盆里浸濕。
由于需要墊付資金,所以沒人敢接這項工程。
八面玲瓏的人,在接人待事方面總會得心應(yīng)手。
匪徒一個接一個被捕入獄,匪首不免有兔死狐悲之感。
我接下這項工程后,才發(fā)覺自己有些不知自量。
他唯一的女兒三番五次地從城里回來,接他去享清福。
接了他的電話我才恍然大悟,原來是他朋友的惡作劇。
他并沒有接史坦利的話茬,不過心里還是樂滋滋的。
黃昏時,叔叔帶著我在田間散步,沿途的美景使我目不遐接。
他早已迫不及待地想看到你,所以急如星火地趕來接你。
不再接冷言冷語的電話,你所要做的只是打字跟講話。
當(dāng)年,他帶領(lǐng)部隊馬不停蹄地南征北戰(zhàn),打了一個接一個勝仗。
他當(dāng)下并沒有接史坦利的話茬,不過心里還是樂滋滋的。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