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字收錄于 常用字,現通表,標準字體,相關內容:口新華字典,口康熙字典,口中華字典,口國語詞典,口漢語字典。
【口】的拼音
【口】的筆畫
口字的部首和偏旁是口,口字共有:3劃。
口字的筆順是:豎、橫折、橫。
口字的筆畫,筆順寫法如下:
【口】的釋義
一、基本釋義
1.嘴。
2.出入通過的地方:門口。海口。
3.特指港口。也特指長城的關口:轉口。出口轉內銷。口外。古北口。
4.行業;系統;專業方向:對口支援。文教口。專業不對口。
5.容器與外面相通的部位:碗口兒。瓶子口兒。
6.指人口:戶口。拖家帶口。
7.指口味:口重。
8.破裂的地方:裂口。瘡口。
9.刀劍等的鋒刃:刀卷口了。
10.騾、馬、驢等的年齡(因可以由牙齒的狀況判斷):這匹馬六歲口。
11.量詞。用于人,也用于某些家畜或器物:三口人。一口豬。兩口缸。
二、詳細釋義
〈名〉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人的口形。本義:口腔器官,嘴)
同本義。人類用來發聲和進食的器官
口,人所以言食也。——《說文》
且夫口三五之門也。——《國語·晉語》
口之為言達也。——《春秋·元命苞》
口者心之門戶。——《鬼谷子·捭闔》
勺飲不入口七日。——《左傳·定公四年》
下有蟾蜍,張口承之。——《后漢書·張衡傳》
賣炭得錢何所營?身上衣裳口中食。——白居易《賣炭翁》
又如:口腹(指飲食);口分(口福);口滑(指吃東西失去控制;說話不謹慎);口輔(面頰。輔:頰);口眼弗閉(放心不下;死不瞑目);口里擺菜碟兒(比喻嘴上說得很好,但無實惠)
出入通過的地方
山有小口。——晉· 陶淵明《桃花源記》
由接官亭至城門口。——《廣東軍務記》
俱會大通口。——《玉臺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彭蠡之口有 石鐘山焉。—— 宋· 蘇軾《石鐘山記》
又如:井口;礦井口;火山口
百畝之田,勿奪其時,數口之家可以無饑矣。——《孟子·梁惠王上》
八口之家可以無饑矣。——清· 洪亮吉《治平篇》
又
視高曾祖時口已不下五六十倍。
又
而戶與口之數常處其有余也。
又如:口賦(古時按人口征收的賦稅);口合不敷(口糧不夠,難以度日);口井(計口分田,實行井田制)
言語 。
如:口聲(議論;輿論;口實;話柄);口重(言語太重,使人難以接受)
口才
王有女陵,慧有口。——《漢書·淮南王劉安傳》
又如:口沸(說話滔滔不絕,如水之沸騰);口困(說破了嘴);口穩(說話謹慎);口拙(不善言語);口卞(口才;能言善辯)口墜天花(比喻說話有聲有色,非常動聽)
指牲口的年齡 。
如:口小(牲口年齡小);口硬(指牲口年齡較小,較壯的)
關口。指長城的關口 。
如:口外(長城以北的地區。亦指關外);口內(泛指長城以內的地區)
[口]∶性質相同或相近單位的管理系統 。
如:歸口;農林口;絲毛織品的生產單位應歸輕紡口兒管理
通商碼頭,港口 。
如:五口通商;口澳(港口)
刃,武器或器具上刀片的切割邊
刀口不捲。——《水滸傳》
邊、沿、圈,物的外緣或邊界、常成彎形或圓形 。
如:碗口;杯口
〈形〉
口頭的。嘴說的,說話的,非書寫的 。
如:口詞(案件中原告或被告的口供);口談(口頭禪;冠冕堂皇的話);口論(口頭論說);口對(口頭回答)
〈量〉
用于某些物品、家畜及人等
發炮數口。——《廣東軍務記》
又如:三口之家;一口井;二口豬;一口鋼刀
【口】的近義詞,【口】的反義詞
嘴
心
【口】的翻譯
【口】的英語
mouth,opening,
【口】的德語
kǒu
【口】的法語
(nom d'un quartier dans le Shandong)?
【口】的謎語
1.加一橫在天上加兩橫在臉上(打一漢字)
2.國有家沒有,回有去沒有(打一字)
3.因小失大(打一漢字)
4.黨員高尚處處體現(打一字)
5.個個參加知識問答(打一字)
6.只差兩點(打一漢字)
7.點心(打一漢字)
8.呆頭呆腦能說會道(打一字)
9.周末(打一漢字)
10.回國團圓個個有(打一字)
11.嘴巴有眉毛無(打一漢字)
12.一二三四五六七九十(打一漢字)
13.前沒有后有左沒有右有家沒有國有弟沒有兄有(打一漢字)
14.聽有看無古有今無葉有花無(打一漢字)
15.右邊有左邊無后面有前面無(打一漢字)
16.臺下(打一漢字)
【口】的組詞
【口】的造句
他說著一口純正流利的普通話。
王露能講一口純正的普通話。
王老師講一口標準的普通話。
他能說一口流利的英語。
迷途的羔羊差一點兒進了狼口。
飲食要注意衛生,當心病從口入。
他以一張能說會道之口說服了眾人。
贊不絕口的意思是不住口地稱贊。
愿你們兩口兒白頭偕老。
鄰居的小姐姐能說一口地道的英語。
她笑的時候,露出一口潔白的牙齒。
事實擺在面前,你休想反咬一口。
交通叉口,綠燈亮表示車輛可以通行。
我們囫圇吞棗地吃了幾口就出門了。
觀棋局宜作壁上觀,不宜動口和動手。
老劉出生在北京,能說一口地道的北京話。
那人潑口大罵,臟話連篇,不堪入耳。
你這是性口雌黃,胡說八道,鑿空之論!
蘇醒過來的蛇一口咬死了那位仁慈的農夫。
他是廣東人,卻能說一口純正的普通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