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字收錄于 常用字,現通表,標準字體,相關內容:汗新華字典,汗康熙字典,汗中華字典,汗國語詞典,汗漢語字典。
【汗】的拼音
【汗】的筆畫
汗字的部首和偏旁是氵,汗字共有:6劃。
汗字的筆順是:點、點、提、橫、橫、豎。
汗字的筆畫,筆順寫法如下:
【汗】的釋義
一、基本釋義
人和高等動物從皮膚排泄出來的液體,是機體通過皮膚散熱的主要方式。
可汗(kèhán)的簡稱。
二、詳細釋義
1. 汗 [hàn]2. 汗 [hán]
汗 [hàn]〈名〉
(形聲。從水,干聲。本義:汗腺的分泌物)
由人或高等動物皮膚內腺體分泌的一種含鹽的液體
汗,身液也。——《說文》
汗者,精氣也。——《素問·評熱病論》
五藏化液心為汗。——《宣明五氣篇》
出令如出汗,汗出而不反也。——《漢書·劉向傳》
汗衣,近身受汗垢 之衣也。——《釋名·釋衣服》
汗出浹背。——明· 袁宏道《滿井游記》
又如:汗巾(擦汗用的手巾);汗血(汗與血;流汗流血;汗出如血);汗汪汪(形容汗水多的樣子);汗星(細小的汗珠);汗跡(汗水的痕跡)
指青竹被火烤后像出汗一樣冒出的水分。亦指以火烤干青竹之水分 。
如:汗筒(古人用竹筒書寫,竹筒在使用前,先在火上烤出汁,用以防蛀,稱為汗筒,也稱汗青);汗竹(借指史籍、書冊);汗青頭白(書成人老)
舊時維吾爾族一些上層男子名字后面所加的稱號 [維 han]。亦作維吾爾族表示女性的稱號,用在名字末尾
〈動〉
出汗;使出汗
汗牛塞屋。——清· 袁枚《黃生借書說》
又如:汗下(汗流下來);汗浸浸(微微出汗的樣子);汗溶溶(汗津津);汗脫(出汗失水而虛脫)
另見 hán
汗 [hán]〈名〉
可汗,古代鮮卑、柔然、突厥、回紇、蒙古等族對其統治者的稱號
汗,可汗。蕃王稱。——《廣韻》
咸豐四年, 土謝圖汗、 車臣汗兩部汗、王、公、臺吉等請捐助軍需,溫旨郤之。——《清史稿》
另見 hàn
【汗】的近義詞,【汗】的反義詞
查無汗的近義詞
暫無汗的反義詞
【汗】的翻譯
【汗】的英語
perspirationsweat,hidro-,aweat,
【汗】的德語
hàn、hán
【汗】的法語
cupide,gourmand,froid,glacial,frigide
【汗】的謎語
1.一邊有水一邊干(打一漢字)
2.池塘亮底(打一字)
3.旱一半澇一半(打一漢字)
【汗】的組詞
【汗】的造句
我雖然出了很多汗,可是我很高興。
哥哥強忍疼痛,額頭上冒出豆大的汗珠。
他為他的淺薄感到汗顏無地。
汗水順著他黝黑的臉膛流下。
他跑完步不光臉上有汗衣服也濕透了。
任勞任怨的老黃牛滴滴汗水灑落在綠綠的原野上。
他犯了錯誤,深覺汗顏無地,無臉見人。
夏日,烈日炎炎。我的汗從衣袖里緩緩流出。
哥哥遞給媽媽一塊兒毛巾,讓她擦擦滿臉的汗水。
前三節寫負重的老馬在冰天雪地里流汗行進。
天氣太熱了,即使把風扇開到最大,也會不停地出汗。
大伙兒看了都沒事,只有他杯弓蛇影地嚇了一身汗。
一場很有把握的球賽讓他們給輸了,連球迷都感到汗顏無地。
不經過艱苦奮斗,流血流汗,就想取得戰爭的勝利是不可能的。
想當年,成吉思汗躍馬揚鞭,所向披靡,何等威風。
回到鄉下后,我到處惹事生非,不是驚嚇了小牛就是跌進了小溪里,弄得大家都不停地出冷汗。
車子差點翻落山谷,大家吃驚之余,慶幸命雖保住,但汗流夾背,著實出了一身冷汗。
我們參加銀發族登山活動,就是要證明自己老當益壯,讓那些渾渾噩噩的年輕人汗顏。
跟其他隊伍所表現出來的一團和氣相比,更讓我們覺得汗顏,無地自容。
他說,昨晚做了個可怕的夢,許多青面獠牙的小鬼向他撲來,嚇得他出了一身冷汗。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