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字收錄于 常用字,現(xiàn)通表,標準字體,相關內(nèi)容:稀新華字典,稀康熙字典,稀中華字典,稀國語詞典,稀漢語字典。
【稀】的拼音
【稀】的筆畫
稀字的部首和偏旁是禾,稀字共有:12劃。
稀字的筆順是:撇、橫、豎、撇、點、撇、點、橫、撇、豎、橫折鉤、豎。
稀字的筆畫,筆順寫法如下:
【稀】的釋義
一、基本釋義
1.同“希”:稀少。稀見。
2.事物之間不緊密,距離遠,空隙大。與“密”相對:稀疏。莊稼種得太密和太稀都不好。
3.含水分多,濃度小:稀鹽酸。稀飯。
二、詳細釋義
〈形〉
(形聲。從禾,希聲。本義:稀疏)
同本義
稀,疏也。——《說文》
月明星稀。——《文選·曹操·短歌行》。經(jīng)傳皆以希為之。
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無。——唐· 杜甫《倦夜》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晉· 陶潛《歸園田居》
又如:稀棱掙(稀疏的樣子);稀撒撒(稀剌剌);稀星(稀疏的星);稀零零(極稀疏);稀稀落落(稀疏的樣子;稀疏冷落的樣子)
少,不多
相見常日稀。——《玉臺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鞍馬稀。——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死者尚稀。——清· 方苞《獄中雜記》
自想此夢稀奇,心下疑惑。——《二刻拍案驚奇》
又如:稀稀罕兒(稀罕少見的東西);稀行(不常來;稀客)
薄,不濃
我們的衙門里每天煮了十幾大鍋的稀飯施給窮人。——巴金《滅亡》
又如:稀流薄蕩(形容液體稀薄波動);稀解粥(稀粥);稀溜溜;稀淡(極淡,不濃密)
〈副〉
很;極。形容程度深
床上的鋪蓋已經(jīng)掀得稀亂,一個凳子躺在被鋪上。——魯迅《而已集·再談香港》
又如:稀不相干(一點兒也不相干);稀禿濕(濕透了);稀醉(爛醉)
【稀】的近義詞,【稀】的反義詞
疏,少
密,稠
【稀】的翻譯
【稀】的英語
rare,sparse,watery,scarce,
【稀】的德語
xī
【稀】的法語
xī
【稀】的謎語
未查詢到稀字的相關字謎。
【稀】的組詞
【稀】的造句
大熊貓是稀有劫物,人們應該愛護它。
從飛機上往下看,樓房和樹木依稀可見。
見到小動物表演,同學們都覺得很稀奇。
這一帶山大人稀,差不多與世隔絕。
原先整天門庭若市,現(xiàn)在卻"門前冷落車馬稀"。
夜幕降臨,遠處的燈火星星點點,依稀可見。
透過翠竹林,我們依稀可以看到那座古老的禪寺。
這些東西見多了,你也就不會感到稀奇了。
語言達到如此“大音稀聲,大巧若拙”的境界可謂難得。
這種事經(jīng)常發(fā)生,沒什么稀奇,你就別少見多怪了。
人們常愛用曇花一現(xiàn)來比喻那些稍縱即逝的稀有的東西。
他們一擲百萬,購置第二和第三套湖邊稀有的豪宅。
山上樹木稀疏,秋草枯黃,全山就像蒙上了一大張獅子皮。
物以稀為貴,江南的菱角到了北方,竟被一些人當作裝飾品。
是陳醫(yī)生妙手回春,給了我第二次生命,讓我這個古稀之人又枯木逢春了。
從紹興帶來的霉干菜,在北京飯桌上很受歡迎,這大概是物以稀為貴吧。
北大荒地廣人稀,采用廣種薄收的方法,既能保養(yǎng)土地,又能收獲更多的糧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