酇字收錄于 常用字現(xiàn)通表標準字體 ,相關內(nèi)容:酇新華字典,酇康熙字典,酇中華字典,酇國語詞典,酇漢語字典。
【酇】的讀音
酇字的拼音是:cuó zàn ,酇的讀音為:跟我讀跟我讀跟我讀(點擊跟我讀/重新讀即可聽到酇字讀音)。
漢字 | 酇 | 拼音 | cuó zàn |
---|---|---|---|
繁體 | 酇 | 注音 | ㄘㄨㄛˊ ㄗㄢˋ |
簡體部首 | 阝部 | 繁體部首 | 邑部 |
總筆畫 | 21畫 | 部外筆畫 | 19畫 |
酇字結構 | 左右結構 | 酇字五行 | 無 |
酇字疊字 | 非疊字 | 酇字拆字 | 無拆字 |
五筆打酇 | TFQB | 酇字鄭碼 | MBLY |
酇四角碼 | 27827 | 酇字電碼 | 6783 |
酇統(tǒng)一碼 | 基本區(qū) U+9147 | 酇倉頡碼 | HCNL |
酇造字法 | 暫無 | 漢英互譯 | collect; small administration |
【酇】的意思
基本字義
酂
⒈ [酇陽][酇城]地名,都在河南省永城。
其他字義
酂
⒈ 古地名,在今湖北省老河口一帶。
⒉ 周代地方組織單位之一,一百家為酇。
詳細解釋
◎ 酂
又
◎ [酇陽][酇城]地名,都在河南省永城。
其它字義
◎ 酂
- 古地名,在今湖北省老河口一帶。
- 周代地方組織單位之一,一百家為酇。
【酇】的筆順和筆畫
1、酇字的筆順為:ノ一丨一ノフノ一丨一ノフ丨フ一一一ノ丶フ丨,筆順讀作:撇、橫、豎、橫、撇、豎提、撇、橫、豎、橫、撇、豎提、豎、橫折、橫、橫、橫、撇、點、橫折折折鉤/橫撇彎鉤、豎。
2、酇字的總筆畫為:21畫。部首是:阝部,部首筆畫:2劃,部首外筆畫:19畫。
3、酇字的筆順筆畫的寫法順序如下:
【酇】字的近義詞,【酇】字的反義詞
查無酇的近義詞
暫無酇的反義詞
【酇】字的翻譯
酇字的英語翻譯:Cuo (an ancient county in Henan Province),white spirit,
酇字的德語翻譯:zàn、cuán、cuó
酇字的法語翻譯:zàn、cuán、cuó
【酇】字組詞造句
酇字怎么組詞?
暫無組詞
酇字怎么造句?
未查詢到酇字相關的句子。
【酇】字康熙字典
酇【酉集下】【邑部】 康熙筆畫:26畫,部外筆畫:19畫
《廣韻》《正韻》作管切《韻會》祖管切,音纂。《集韻》聚也。《周禮·地官·遂人》四里爲酇,五酇爲鄙。
又《禮·樂記》綴兆。《註》綴,謂酇舞者之位也。
又《奔喪》乃爲位。《註》位有酇列之處。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子旰切,音贊。地名。《玉篇》南陽有酇縣。《前漢·蕭何傳》封爲酇侯。
又《廣韻》在丸切《集韻》《韻會》《正韻》徂丸切,音鑽。義同。
又《集韻》才何切,音嵯。《前漢·地理志》沛郡有酇縣。《註》莽曰贊治。應劭曰音嵯。師古曰:此縣本爲?,應音是也。◎按《字彙補》:蕭何封國在南陽之酇,非沛之?。蓋南陽酇邑爲漢隂縣,旁有筑水,古曰筑陽。何少子延初封筑陽,其明驗也。班固以酇葉何,謂蕭何封邑,與何同韻,而莽又攺?爲贊治,此其所以譌也。
又與醝通。《周禮·天官·酒正·三曰盎齊註》如今酇白也。《釋文》卽今之白醝酒也。宜作醝,在何反。俗作鄼,非。
【酇】字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卷六】【邑】。
『說文解字』
百家爲酇。酇,聚也。從邑贊聲。南陽有酇縣。作管切。又,作旦切
『說文解字注』
(酇)百家爲酇。遂人。五家爲鄰。五鄰爲里。四里爲酇。五酇爲鄙。五鄙爲縣。五縣爲遂。酇、聚也。謂酇與欑儹音義皆同。欑、一曰叢木也。儹、冣也。從邑。贊聲。作管切。又作旦切。南陽有酇縣。漢地理志南陽郡酇矦國。孟康曰。音讚。按南陽縣作酇。沛郡縣作?。許二字畫然不相亂也。在沛者後亦作酇。直由莽曰贊治而亂。南陽酇音讚。沛?及改作酇字皆音嵯。音亦本不相亂。蕭何始封之酇。茂陵書、文穎、臣瓚、顏師古、杜佑皆云在南陽。江統(tǒng)、戴規(guī)、姚察、李吉甫、今錢氏大昕皆云在沛。在沛說是也。始封於?。高后乃封之南陽之酇、與筑陽。文帝至莽之酇矦皆在南陽。故地理志於南陽云酇矦國。而沛郡酇下不云矦國。爲在沛者不久也。諸家所傳班固作泗水亭高祖碑云。文昌四友。漢有蕭何。序功第一。受封於?。以韻求之。可以不惑。
【酇】字源字形
酇字源演變
說文 | 楷書 | 楷書 |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