韅字收錄于 常用字現通表標準字體 ,相關內容:韅新華字典,韅康熙字典,韅中華字典,韅國語詞典,韅漢語字典。
【韅】的讀音
韅字的拼音是:xiǎn ,韅的讀音為:跟我讀(點擊跟我讀/重新讀即可聽到韅字讀音)。
漢字 | 韅 | 拼音 | xiǎn |
---|---|---|---|
繁體 | 韅 | 注音 | ㄒ一ㄢˇ |
簡體部首 | 革部 | 繁體部首 | 革部 |
總筆畫 | 23畫 | 部外筆畫 | 14畫 |
韅字結構 | 左右結構 | 韅字五行 | 無 |
韅字疊字 | 非疊字 | 韅字拆字 | 無拆字 |
五筆打韅 | AFJO | 韅字鄭碼 | EEZU |
韅四角碼 | 46533 | 韅字電碼 | 9457 |
韅統一碼 | 基本區 U+97C5 | 韅倉頡碼 | TJAVF |
韅造字法 | 暫無 | 漢英互譯 | harness |
【韅】的意思
基本字義
韅
⒈ 駕車時套在牲口腹部(一說背部)的皮帶。
詳細解釋
◎ 韅
◎ 駕車時套在牲口腹部(一說背部)的皮帶。
【韅】的筆順和筆畫
1、韅字的筆順為:一丨丨一丨フ一一丨丨フ一一フフ丶フフ丶丶丶丶丶,筆順讀作:橫、豎、豎、橫、豎、橫折、橫、橫、豎、豎、橫折、橫、橫、撇折、撇折、點、撇折、撇折、點、點、點、點、點。
2、韅字的總筆畫為:23畫。部首是:革部,部首筆畫:9劃,部首外筆畫:14畫。
3、韅字的筆順筆畫的寫法順序如下:
【韅】字的近義詞,【韅】字的反義詞
查無韅的近義詞
暫無韅的反義詞
【韅】字的翻譯
韅字的英語翻譯:xiǎn
韅字的德語翻譯:xiǎn
韅字的法語翻譯:xiǎn
【韅】字組詞造句
韅字怎么組詞?
暫無組詞
韅字怎么造句?
未查詢到韅字相關的句子。
【韅】字康熙字典
韅【戌集中】【革部】 康熙筆畫:23畫,部外筆畫:14畫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呼典切,音顯。《廣韻》在背曰韅。《集韻》著掖鞥也。《釋名》韅,經也,橫經其腹下也。《荀子·禮論篇》寢兕持虎,蛟韅絲末,彌龍所以養威也。《註》馬服之革,蓋象蛟形。徐廣曰:以蛟魚皮爲之。
又《集韻》《韻會》馨甸切,音灦。義同。《左傳·僖二十八年》晉車七百乗,韅靷鞅靽。《註》在背曰韅,在腹曰鞅。韅許見反,又去見反。
又《集韻》《類篇》輕甸切,音俔。義同。《玉篇》同
。《集韻》或作
。
【韅】字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卷三】【革】。
『說文解字』
著掖鞥也。從革顯聲。呼典切
『說文解字注』
()箸亦鞥也。亦鉉本作掖。非其物也。鍇作腋。俗字也。今正。亦、人之臂亦也。箸亦鞥、謂箸於馬兩亦之革也。箸亦、謂直者。當膺、謂橫者。鞥當作靼。左傳釋文、正義引皆作皮。作鞥非也。史記禮書鮫韅。徐曰。韅者、當馬腋之革。若釋名云橫經腹下、杜注左云在背曰韅皆異說也。從革。顯聲。呼典切。十四部。按古假顯爲之。檀弓子顯、公子縶也。盧氏植云。古者名字相配。顯當作韅。
【韅】字源字形
韅字源演變
楚系簡帛 | 說文 | 楷書 |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