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字收錄于 常用字現通表標準字體 ,相關內容:抱新華字典,抱康熙字典,抱中華字典,抱國語詞典,抱漢語字典。
【抱】的讀音
抱字的拼音是:bào ,抱的讀音為:跟我讀(點擊跟我讀/重新讀即可聽到抱字讀音)。
漢字 | 抱 | 拼音 | bào |
---|---|---|---|
繁體 | 抱 | 注音 | ㄅㄠˋ |
簡體部首 | 扌部 | 繁體部首 | 手部 |
總筆畫 | 8畫 | 部外筆畫 | 5畫 |
抱字結構 | 左右結構 | 抱字五行 | 水 |
抱字疊字 | 非疊字 | 抱字拆字 | 無拆字 |
五筆打抱 | RQNN | 抱字鄭碼 | DRY |
抱四角碼 | 57012 | 抱字電碼 | 2128 |
抱統一碼 | 基本區 U+62B1 | 抱倉頡碼 | QPRU |
抱造字法 | 形聲:從扌、包聲 | 漢英互譯 | embrace, hold in arms, enfold |
【抱】的意思
基本字義
抱
⒈ 用手臂圍住:擁抱。抱小孩兒。合抱。抱殘守缺(形容保守,不知進取)。
⒉ 圍繞,環繞:山環水抱。抱廈(房屋前面加出來的門廊,亦指后面毗連的小房子)。
⒊ 胸懷愿望,志向:抱負。
⒋ 心里存著,懷有:抱怨。抱恨。抱歉。抱憾。抱病。
⒌ 密合:衣服抱身兒。
⒍ 把他人的子女收養為自己的子女:抱養。
⒎ 量詞:表示兩臂合圍的量:一抱草。
⒏ 孵:抱窩。抱小雞。
詳細解釋
〈動〉
(形聲。從手,包聲。本義:用手臂圍住)
同本義
公然抱茅入竹去。——唐· 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遂相與一抱而別。——清· 梁啟超《譚嗣同傳》
猶抱薪救火。——宋· 蘇洵《六國論》
又如:抱石(懷石。指投水而死);抱嫁(蘇州風俗。女子出嫁時由阿舅抱上花轎);抱冰(比喻刻苦自勵)
捧著
和乃抱其璞而哭于 楚山之下。——《韓非子·和氏》
又如:抱璞(春秋楚人卞和發現一塊玉璞,獻給楚灰王、武王,兩次都被認為是頑石,并刖去雙足。后楚文王即位,卞和又抱璞哭于荊山之下,文王命人剖璞,果系美玉,稱和氏璧)
環繞
清江一曲抱村流。——唐· 杜甫《江村》
陵巒抱江城。——李白《見會公談陵陽山水》
又如:清溪抱村
懷藏,心里存有
大師,抱天時,與大師同車。——《周禮·大史》
然則抱此無涯之憾。——清· 袁枚《祭妹文》
至于長者之抱才而困。——明· 宗臣《報劉一丈先生書》
又如:抱學(心懷學問);抱敵對態度;抱才(懷才);抱志(胸懷大志);抱思(懷念);抱恩(懷念恩惠)
通“保”。保護,愛護
全汝形,抱汝生,無使汝思慮營營。——《莊子·庚桑楚》
持守;奉 。
如:抱真(保持真性);抱節(堅守節操);抱德(持守德性)
背負;帶著 。
如:抱疹(抱疾,抱恙,有病在身)
生育
亦既抱子。——《詩·大雅·抑》
又如:抱出籠(本指剛出籠的小雞,喻不老練、不在行的人);抱子(生子)
領養孩子 。
如:抱了別人一個孩子;抱領(領養)
孵
北燕朝鮮洌水之間,謂伏雞曰抱其卵。——《方言》
又如:抱小雞兒;抱空窩(老母雞孵沒蛋的窩)
〈方〉∶[衣、鞋] 大小合適 。
如:這件衣服抱身兒;這雙鞋抱腳
〈名〉
懷,胸懷
念離(離別)獨傷抱。——唐· 韋應物《寒食日寄諸弟》
〈量〉
表示兩臂合圍的量,—抱之大或一抱之多 。
如:這棵樹有一抱粗;兩抱草
【抱】的筆順和筆畫
1、抱字的筆順為:一丨一ノフフ一フ,筆順讀作:橫、豎鉤、提、撇、橫折鉤、橫折、橫、豎彎鉤。
2、抱字的總筆畫為:8畫。部首是:扌部,部首筆畫:3劃,部首外筆畫:5畫。
3、抱字的筆順筆畫的寫法順序如下:
【抱】字的近義詞,【抱】字的反義詞
查無抱的近義詞
暫無抱的反義詞
【抱】字的翻譯
抱字的英語翻譯:embrace,
抱字的德語翻譯:bào
抱字的法語翻譯:cormoran
【抱】字組詞造句
抱字怎么組詞?
抱病、抱不平、抱殘守缺、抱成一團、抱持、抱粗腿、抱蛋、抱佛腳、抱負、抱關、抱憾、抱恨、抱恨終天、抱腳,抱腳兒、抱愧、抱歉、抱屈、抱拳、抱頭大哭、抱頭鼠竄、抱團兒、抱娃娃、抱窩、抱薪救火、抱養、抱腰、抱怨、抱柱
抱字怎么造句?
他對那些不學無術的人抱以蔑視的態度。
我對母親之死抱終天之恨。
不小心掉下深谷,抱終天之恨!
路邊有只受傷的小貓,我憐惜地把它抱回了家。
總而言之,參謀們對斯普魯恩斯不抱什么希望。
希望你們幸福美滿,三年抱兩,百年好合啊!
抱著心愛的模型玩具,弟弟心滿意足地進入夢鄉。
你這樣做豈不是抱虎枕蛟嗎?還是防患于未然吧。
改革是一個輕易的過程,我不抱任何這樣的幻想。
我抱起奄奄一息的小狗,感嘆那些人對動物的殘忍。
我小心翼翼的把雞寶寶抱回了家,并好好照顧它。
對于助人,他總是抱持多多益善的態度,不吝于付出。
看到如花似玉的孫女,姥姥高興得心花怒放,趕緊抱了起來。
每個青年,對于人民的事業,切不可抱冷眼旁觀的態度。
我對這部大型電視劇抱的期望太大了,看了之后覺得不過爾爾。
不要對他抱大的希望,他只是逢場作戲,湊湊熱鬧而已。
要應付這瞬息萬變的世界,抱持守株待兔的心態是不行的。
我們在學習上要肯下苦功夫,不能抱只求一知半解的態度。
對于他所說的話,大家都抱持著將信將疑的態度,姑且隨便聽聽而已。
平日待人處事,最好抱著息事寧人的態度,所謂退一步海闊天空嘛!
【抱】字康熙字典
抱【卯集中】【手部】 康熙筆畫:9畫,部外筆畫:5畫
《唐韻》薄浩切《集韻》《韻會》簿晧切《正韻》蒲晧切,袍上聲。懷也。《說文》袌,俗作抱。《司馬相如·上林賦》長千仞,大連抱。夸條直暢,實葉葰楙。《註》楙音茆。
又《廣韻》持也。《增韻》挾也。
又《集韻》《韻會》薄報切《正韻》蒲報切,音暴。與袌菢同。◎按《說文》捊,步侯切,或從包作抱,徐鉉曰:今作薄報切,以爲懷袌字,非是。廣韻,集韻去聲止有袌菢,而無抱。《正字通》云:懷袌之袌亦作抱,轉爲去聲,卽懷抱之義。今考經史抱字多無音切,讀從去聲亦可,義與上聲同。《書·召誥》保抱攜持厥婦子。《詩·大雅》亦旣抱子。《禮·儒行》抱義而處。《儀禮士》相見禮》凡與大人言,始視面,中視抱。
又氣向日也。《前漢·天文志》暈適背穴,抱珥蜺。《註》凡氣向日爲抱,向外爲背。
又《揚子·方言》北燕朝鮮洌水之閒謂伏雞曰抱。
又《唐韻》薄交切《集韻》蒲交切,音庖。《集韻》房尤切,音浮。蒲侯切,音裒。
與掊捊同。引取也。
又《集韻》《韻會》《正韻》披交切,與拋通。棄也,擲也。《史記·三代世表》姜嫄生后稷,抱之山中。《皮日休詩》季春人病抱芳杜。
【抱】字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注』
捊或從包。古音孚聲包聲同在三部。後人用抱爲褱袌字。葢古今字之不同如此。【抱】字源字形
抱字源演變
說文 | 秦系簡牘 | 楷書 |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