諦字收錄于 常用字現通表標準字體 ,相關內容:諦新華字典,諦康熙字典,諦中華字典,諦國語詞典,諦漢語字典。
【諦】的讀音
諦字的拼音是:dì ,諦的讀音為:跟我讀(點擊跟我讀/重新讀即可聽到諦字讀音)。
漢字 | 諦 | 拼音 | dì |
---|---|---|---|
繁體 | 諦 | 注音 | ㄉ一ˋ |
簡體部首 | 讠部 | 繁體部首 | 讠部 |
總筆畫 | 11畫 | 部外筆畫 | 9畫 |
諦字結構 | 左右結構 | 諦字五行 | 火 |
諦字疊字 | 非疊字 | 諦字拆字 | 無拆字 |
五筆打諦 | YUPH | 諦字鄭碼 | SSWL |
諦四角碼 | 30727 | 諦字電碼 | 6167 |
諦統一碼 | 基本區 U+8C1B | 諦倉頡碼 | IVYBB |
諦造字法 | 形聲:從讠、帝聲 | 漢英互譯 | careful, attentive |
【諦】的意思
基本字義
諦(諦)
⒈ 仔細:諦聽。諦視。諦觀。諦思。
⒉ 道理:真諦。妙諦。
詳細解釋
〈動〉
(形聲。從言,帝聲。本義:細察;詳審)
同本義
諦,審也。從言,帝聲,字亦作諦。——《說文》
軍當遠出,卿諸人好諦其事。——《三國志》
明白;了解
或有未諦,循循誘之。——魯迅《且介亭雜文》
〈副〉
詳細,仔細
當時乍見驚心目,凝視諦聽殊未足。——白居易《霓裳羽衣舞歌》
審諦之,短小,黑赤色,頓非前物。——《聊齋志異·促織》
又如:諦聽(仔細地聽)
〈名〉
佛教名詞。謂真實無謬的道理 [梵Satya]
實義是諦義、真義、如義、不顛倒義、無虛誑義。——《大毗婆沙論》
事物的內在含義或意義 。
如:真諦
【諦】的筆順和筆畫
1、諦字的筆順為:丶フ丶一丶ノ丶フ丨フ丨,筆順讀作:點、橫折提、點、橫、點、撇、點、橫撇/橫鉤、豎、橫折鉤、豎。
2、諦字的總筆畫為:11畫。部首是:讠部,部首筆畫:2劃,部首外筆畫:9畫。
3、諦字的筆順筆畫的寫法順序如下:
【諦】字的近義詞,【諦】字的反義詞
查無諦的近義詞
暫無諦的反義詞
【諦】字的翻譯
諦字的英語翻譯:meaningcarefully,attentively,
諦字的德語翻譯:dì
諦字的法語翻譯:dì
【諦】字組詞造句
諦字怎么組詞?
諦視、諦思
諦字怎么造句?
認真思考生活,探究生活真諦,這是當代青年應該切實做到的。
顛沛流離的生活雖然讓他過早地白了雙鬃,但也讓他明白了生活的真諦。
【諦】字康熙字典
諦【酉集上】【言部】 康熙筆畫:16畫,部外筆畫:9畫
《唐韻》都計切《集韻》《韻會》《正韻》丁計切,音帝。《說文》審也。《書·洪範·孔傳》必微諦。《疏》聽當別彼是非,必微妙而審諦也。《後漢·祭祀志》褅之爲言諦也。諦諟昭穆尊
之義。
又《李雲傳》帝者,諦也。《註》審諦於物也。《魏志·明帝紀》君諦視之勿誤也。《關尹子·九藥篇》諦毫末者,不見天地之大。《劉勰·新論·專學篇》心不在學而強諷誦,雖入於耳而不諦於心。
又四諦。《魏書·釋老志》初根,人爲小乗,行四諦法。《釋典·心經》四諦:苦集滅道。苦謂生老病死,集謂集聚骨肉財帛,滅謂壞滅,道謂修行。
又二諦:世諦以世俗顯緣起之事,諸法歷然,勸臣子以忠孝,勸家國以和治,此依俗諦。眞諦彰本寂之理,一性泯然,是非雙泯,能所俱亡,此依眞諦。
又《集韻》或作諟、,互詳二字註。
又《集韻》田黎切,音題。號也。與嗁、謕同。
又通作啼。《荀子·禮論篇》哭泣諦號。《註》啼、諦通用。
【諦】字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卷三】【言】。
『說文解字』
審也。從言帝聲。都計切
『說文解字注』
審也。毛傳曰審諦如帝。從言。帝聲。都計切。十六部。【諦】字源字形
諦字源演變
說文 | 楷書 | 楷書 |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