棓字收錄于 常用字現(xiàn)通表標準字體 ,相關內容:棓新華字典,棓康熙字典,棓中華字典,棓國語詞典,棓漢語字典。
【棓】的讀音
棓字的拼音是:bàng pǒu bèi bēi ,棓?shù)淖x音為:跟我讀跟我讀跟我讀跟我讀(點擊跟我讀/重新讀即可聽到棓字讀音)。
漢字 | 棓 | 拼音 | bàng pǒu bèi bēi |
---|---|---|---|
繁體 | 棓 | 注音 | ㄅㄤˋ ㄆㄡˇ ㄅㄟˋ ㄅㄟ |
簡體部首 | 木部 | 繁體部首 | 木部 |
總筆畫 | 12畫 | 部外筆畫 | 8畫 |
棓字結構 | 左右結構 | 棓字五行 | 水 |
棓字疊字 | 非疊字 | 棓字拆字 | 無拆字 |
五筆打棓 | SUKG | 棓字鄭碼 | FSJ |
棓四角碼 | 40961 | 棓字電碼 | 2788 |
棓統(tǒng)一碼 | 基本區(qū) U+68D3 | 棓倉頡碼 | DYTR |
棓造字法 | 形聲:從木、咅聲 | 漢英互譯 | hit, strike |
【棓】的意思
基本字義
棓
⒈ 古同“棒”,棒子。
⒉ 連枷,一種農(nóng)具。
⒊ 星宿名,“天棓”的簡稱。
⒋ 根。
其他字義
棓
⒈ 舖在高低不平處的跳板。
⒉ 古書上說的一種樹。
其他字義
棓
⒈ 〔五棓子〕同“五倍子”,五倍子蟲寄生在鹽膚木上形成的蟲癭,含有單寧酸,可以入藥,也可以做染料。
其他字義
棓
⒈ 古同“杯”,古代盛羹及注酒的器皿。
詳細解釋
1. 棓 [bàng]2. 棓 [bèi]
棓 [bàng]〈名〉
棍,杖。“棒”的俗字 。
如:棓擊(用棍棒打)
梿枷
另見 bèi
棓 [bèi]——“五棓子”( wǔbèizǐ)即“五倍子”,藥名
另見 bàng
【棓】的筆順和筆畫
1、棓字的筆順為:一丨ノ丶丶一丶ノ一丨フ一,筆順讀作:橫、豎、撇、點、點、橫、點、撇、橫、豎、橫折、橫。
2、棓字的總筆畫為:12畫。部首是:木部,部首筆畫:4劃,部首外筆畫:8畫。
3、棓字的筆順筆畫的寫法順序如下:
【棓】字的近義詞,【棓】字的反義詞
查無棓?shù)慕x詞
暫無棓?shù)姆戳x詞
【棓】字的翻譯
棓字的英語翻譯:同 “棒”,a surname,
棓字的德語翻譯:bàng、pǒu、bèi、bēi
棓字的法語翻譯:langes,broderie au métier,tendre,sauter,rebondir,coudre à longs points,faufiler,épingler,se surmener,s'éreinter,fendre,craquer
【棓】字組詞造句
棓字怎么組詞?
暫無組詞
棓字怎么造句?
未查詢到棓字相關的句子。
【棓】字康熙字典
棓【辰集中】【木部】 康熙筆畫:12畫,部外筆畫:8畫
同棒。
又連枷也。打榖具。《揚子·方言》自關而西謂之棓。
又天棓,星名。《史記·天官書》紫宮右五星曰天棓。《索隱》蒲縻切,音皮。
又《唐韻》普口切,音剖。義同。
又擊也。《揚子·太》遠之
,近之棓。
又高下有絕,加躡板曰棓。《公羊傳·成二年》踴于棓而闚客。
又《類篇》蒲侯切,音裒。義同。
又木名。《類篇》依樹生枝如網(wǎng)。
又《集韻》蒲來切《唐韻》蒲回切,音裴。《集韻》板也。《唐韻》姓也。《前漢·袁盎傳》盎之棓生所問占。
又《集韻》晡枚切,音杯。義同。
【棓】字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卷六】【木】。
『說文解字』
棁也。從木咅聲。步項切
『說文解字注』
(棓)梲也。棓棒正俗字。天官書。紫宮左三星曰天槍。右五星曰天棓。淮南書。寒浞殺羿於桃棓。從木。咅聲。步項切。按咅聲在四部。合韻也。
【棓】字源字形
棓字源演變
說文 | 楷書 |
評論